警惕實業“空心化” “中國制造”需加力
歐債危機有一個顯著的產業背景: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歐洲金融服務業快速發展,但大量制造業外遷導致實體經濟“空心化”,經濟不振時無力“輸血”。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在歐債危機背景下部分地區和行業也“狀況頻出”,最近的一個例證便是溫州大量企業出現“債務危機”。
游資從實體經濟“抽離”,四散進入房地產和高利貸領域,不但加大了我國房地產調控的難度,且直接推高了物價水平。“抑物價”已是我國目前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溫州“債務危機”表象是高利貸,實質則是實體經濟“空心化”。調查發現,出現“空心化”苗頭的原因,一是對房地產和放高利貸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實業和產品艱難,三是“羊群效應”。
浙江一家服飾公司董事長徐政杰告訴記者,幾乎沒有不搞“多元投資”的:“別人炒房或放貸輕松進賬千萬,你做實業辛辛苦苦才賺人家零頭,這種刺激受不了。”
寧波華星輪胎公司原來有800多個員工,現在僅剩400多人了。談起日益萎縮的“家業”,董事長黃金德說:“融資難、用工貴、原料漲,讓人擔驚受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