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希望形成長效機制
深圳眼庫是全國年受捐量最多的眼庫之一,同時也是唯一對全國開放的眼庫。深圳眼庫創始人姚曉明博士認為,海南沒有眼庫,捐獻的積極性不高,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去改變現狀并積極推進。
姚曉明說,海南省紅十字會可以選擇幾個試點,所謂的試點就是在海南省人民醫院、三亞市人民醫院等醫院開設試點,做器官捐獻或者角膜捐獻。同時,與共青團聯系培訓義工,建立志愿者隊伍,深圳市就有一支器官捐獻志愿者服務隊,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聯系志愿者有幾個很大的好處,首先可以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志愿者在自身宣傳的過程中,自己本身也有升華,如他們有可能向自己的家人宣傳,他們作為志愿者也可以為捐獻者服務。
姚曉明認為,有一定持續的常態機制,建立基金,解決角膜捐獻過程志愿者以及一些醫務人員可能發生的費用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捐獻工作就很難長久。例如眼庫基金可以讓社會力量參與,基金放在紅十字會,形成公信力。同時,每年也可以通過基金的名義,組織一些捐獻的宣傳活動,在街頭派發宣傳資料,讓更多人了解捐獻的意義和流程,對優秀的志愿者還進行表彰。他認為推動角膜捐獻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媒體的推動,媒體對角膜捐獻的意義,角膜移植手術可以持續關注和案例跟蹤,組織捐獻者家屬與受捐者進行互動,要形成社會的氛圍。同時,對捐獻者也應該舉行一定的紀念儀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