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誰能收?
來自湖北的袁兵夫婦是收費員,在一個小區門口,他們一邊指揮著進出的司機、寫計時條、收錢、找零,一邊抽空跟記者聊著,“下午這時段是最忙的,到附近吃飯和游玩的客人漸漸多起來!”
這兩天他們負責道路北側20多個車位。據介紹,該路段共有16人輪流交換車位收費。“大型停車公司比較規范,入行前經過資格考試,拿到合格證書上崗,公司每年都會考核。”
從全國的情況看,目前停車場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有償出讓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劃定的停車位,比如賓館、寫字樓等周邊的停車場以及居民區內無建筑區域劃定的停車場;一類是在城市公用建設面積上劃定的停車場,比如道路兩側劃定的停車位。
“停車公司門檻低,為停車收費亂埋下伏筆。”楊小軍介紹,在有些城市,只要有10萬元,就可以到工商部門注冊停車公司。這些公司的隨意性很大,收費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劃地而治”、擅自收費等現象也逐步出現。如果再加上行政的不作為、弱作為和假作為,停車收費很容易成為一個為所欲為的場所。
人員流動大也是停車公司的普遍特征,高流動率給管理帶來了難題。
資金去了哪?
“交夠上級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一位曾在某停車收費企業工作的小李向記者透露,承包車位經營確有其事。小李的“老板”就是該停車場一級承包人,他從停車公司獲得停車位經營權支付承包費后,“分包”給多名停車管理員。
據了解,停車管理企業要上繳的費用主要分為營業稅和占道費,營業稅比例一般占營業額7%左右,占道費會因企業經營狀況不同在營業額中占不同比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停車企業一般會以各種理由搪塞,說他們未收到足夠的錢,拒絕足額支付占道費。”小李表示,客觀原因是政府部門無法掌握占道停車費的真實收入,監管乏力。
按規定,占道停車費收入是納入政府預算統籌安排的,但由于監管乏力,大部分停車收費都流進了企業和個人腰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