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周末,62歲的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韓剛,一大早就趕到定安縣城南中學。
?
海口網12月18日消息? 退休已經一年多的韓剛,今年已經是第九次在周末時間來到定安,參與“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項目培訓。她和外國語學院教師李欣、程紅霞一起,負責對定安縣所有初中英語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今天舉行培訓班結業儀式。
韓剛只是上千名送教上門的名師的一員。海南師大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丘名實向記者透露:從2006年10月至今年10月底止,“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已經累計開展培訓1012次,參與活動的海南師范大學專家、省各級教研員、中學一線優秀教師超過2024人次,共聽課1600余節,評課810余次,舉辦講座203次。
眾所周知,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海南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教師隊伍尤其是農村教師素質整體偏低、學生學業水平低等現象非常突出。
2005年,海南師大對農村教師培訓狀況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調研,結果發現,盡管我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了各種各樣的培訓,包括省級培訓、市縣級培訓、校本培訓等,但從各市縣教師反饋的情況來看,實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制約教師培訓的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經費短缺,上不起;二是工作學習矛盾突出,離不開;三是本地培訓力量不足,沒人教。
海南師大黨委書記林北平、校長韓長日等,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問題。2006年10月,海南師大開始實施面向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的“播種希望”行動計劃,其子項目主要包括頂崗支教與師資培訓、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農村教師脫崗提高培訓,這一行動計劃猶如一套組合拳,直擊師資薄弱軟肋。
其中,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在2005年開始試點基礎上,從2006年至2010年,面向全省11個少數民族和貧困市縣,整合全省優秀教育資源,利用周末時間送教上門,開展課堂教學臨床診斷研究,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指導教師與學員交流常態化。計劃為各市縣培訓1萬名初中教師,培養700名左右研究型的骨干教師。
培訓鎖定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8個學科初中教師。
項目從實施伊始,就得到了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扶貧辦等部門在政策上、經費上的大力支持。2010年,“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正式升級為省委、省政府《海南省中西部市縣人才智力扶持行動計劃》文件中所確定的十大重點人才工程之一。
韓剛告訴記者,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的基本培訓模式是“同課異構——研討交流——專業引領——行為改進”。“我們培訓的內容和方法十分豐富,以定安為例,我們把所有受訓的初中英語教師分為12個小組,通過組織教學反思、小組課件PK、網上批改學員作業等,幫助學員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員的專業素質和學習能力,從而逐步內化為她們的教學行為習慣。”韓剛說。
丘名實認為,這一項目受益的決不止是受訓教師一方,培訓教師可以在推進項目過程中對全省基礎教育發展現狀及教師隊伍情況有更深刻、更直觀的了解,其中大量的案例可以對加強和改進海南師大師范教育本科教學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座談會上,已經兩次接受培訓的定安縣城南中學教師陳君告訴韓剛,2009年、2011年,她根據受訓時的教學設計片段修改的論文,兩次在省內獲得二等獎,這在受訓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來自定安縣新竹中學的黃瑜談到受訓體會時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我會把老師們傳授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帶到教學中去,點燃農村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那把火。”
如今,2010—2015年的第二輪培訓已經啟動。在第一輪主要培訓骨干教師的基礎上,第二輪將實現全員、全學科培訓初中教師1萬人。周末送教上門之路,正在延伸。
“別忽視了種子的力量。我們就是要通過培訓,讓成千上萬的種子,在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學校發芽、生長、開花!”韓剛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