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于“是否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是否融入世界經濟空間”已經沒有選擇的余地。
經過18年的努力后,12月16日,俄羅斯熊終于踏進世界貿易組合的園子里,準備跳舞。此前,中國剛剛慶祝了入世十周年。
這一天,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專門發表文章,向俄百姓解釋“入世”會給大家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當天下午,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決議在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被通過。“18年艱難談判所取得的成果無論對俄羅斯,還是我們未來的合作伙伴都非常有利的。”在發到會議現場的賀電中,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說。
從1993年葉利欽提交入世申請起,俄羅斯已有3名總統為“入世”進行過努力。在經過多次反復、并作出一大堆承諾后,俄羅斯終于叩開世貿組織大門。代表俄羅斯在厚厚的協定書上簽字的俄經濟發展部部長納比烏林娜說:“對于俄羅斯來說,入世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過程坎坷,主要因為政治
按規定,俄國家杜馬應在半年內審議通過俄與世貿組織簽署的協定書,并交俄總統最終批準,才算完成加入世貿組織的全部程序。在審批程序完全結束后30天,俄就將最終成為世貿組織的正式成員國。自2013年1月1日起,俄就必須按著世貿組織的規矩行事了。
作為最后一個加入世貿組織的世界重要經濟體,俄入世之路可謂“九曲十八彎”。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身——關貿總協定的申請,并于1990年取得觀察員國地位。1992年,俄繼承了蘇聯的觀察員國地位。1993年4月,俄前總統葉利欽向關貿總協定遞交了入關的正式申請書。1995年7月,俄開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談判。
隨后,俄羅斯有關入世的正式談判就進行了20多輪,非正式磋商更數不勝數,但入世時間表一推再推,總在最后一刻而未能如愿。
其實,是否同意俄順順當當地入世,與其說是經濟貿易問題,不如說是政治外交問題。2004年5月,俄經過多年拉鋸式談判,與其最大貿易伙伴歐盟達成雙邊協議。2006年11月,俄又經過了十多年討價還價,與美正式簽署入世雙邊協議,掃去了入世道路上最主要的絆腳石,俄稱之為“歷史性事件”。
當時,俄樂觀地估計有望在2006年底完成所有雙邊談判,并于2007年中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而美國《華爾街日報》還發表題為《俄羅斯,歡迎加入俱樂部》的文章,認為俄入世問題已“板上釘釘”。
但2008年8月8日,與格魯吉亞突如其來的“高加索5日戰爭”,為俄入世快車狠狠地踩了一腳“急剎車”。就在戰爭打響4天后,時任美國貿易部長的古鐵雷斯明確表示:“目前,美正和俄就入世問題進行談判,俄還有一些工作要完成,因此還不能說俄很快就能加入世貿。”而當時還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奧巴馬也直截了當地說:“由于南奧塞梯局勢,美國必須重新考慮俄加入世貿談判。”
就這樣,在格俄沖突的直接影響下,隨著俄與美歐關系跌入低谷,俄入世之路也隨即“戛然而止”。俄外長拉夫羅夫2008年8月中旬曾無奈地說,“目前,有人想用孤立來威脅我們。俄越來越確信,沒人愿意接納我們入世。”
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俄美關系“重啟”,俄入世問題又被重新提上日程。2010年12月7日,俄與歐盟簽署關于俄入世條件的相互諒解備忘錄,標志俄歐正式結束有關俄入世的雙邊談判。后來,俄格在瑞士的撮合下于今年3月恢復了雙邊談判,幾經反復后,最終于11月9日簽署了雙方協議,俄入世的最后一道坎才算邁過去。
“既然入世不可避免,越快越好”
10多年來,俄國內各地區、各階層、各利益集團、各黨派,圍繞加入世貿組織的利弊一直爭論不休。隨著入世談判的波折不斷,俄民眾的懷疑態度明顯增加。2002年的民意調查顯示,贊成入世的人占被調查者的56%,而2006年5月全俄輿情調查中心所進行的民意測驗結果卻表明,只有44%的人贊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入世的反對者中,包括政府官員、國家杜馬議員、專家學者和入世后將面臨巨大競爭壓力的各行業從業人員。他們認為,俄還未做好入世的準備,急于入世的后果將使本國企業遭受致命沖擊,來之不易的經濟復蘇將付之東流。
但支持入世的人認為,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于“是否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是否融入世界經濟空間”已經沒有選擇的余地。普京曾說過:“既然加入世貿組織不可避免,則越快越好。”
分析人士指出,入世為俄本國和世界各國都提供了一個新機會。據俄工業企業家聯合會副主席尤爾根斯預測,俄入世后接連幾年之內,每年都能多吸引20億海外投資。
而美國相關企業也強烈要求白宮盡快徹底廢除美國會于1974年通過的《杰尼遜-瓦尼克修正案》,取消對美俄貿易的種種限制,允許美企業盡快在俄相關市場上搶占先機。美國總統奧巴馬16日還專門主動給俄總統梅德韋杰夫打電話表示祝賀,并強調俄入世將為俄美經貿和投資合作的高質量快速增長奠定新基礎。(記者關健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