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28日消息? 本文基于在汶川地震災區進行的三次居民入戶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全面描述了“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三年以來,災區居民在住房、就業、農村生活、醫療衛生、社會資本和社會心態等方面的恢復重建情況,并分析了他們對政府和重建政策的評價與需求
2008年9月,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近四個月后,國務院正式下發《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明確提出了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的目標、原則和具體要求,標志著地震災區大規模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開始。2011年,是規劃頒布三周年及預定重建目標任務基本完成之年,10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關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全面介紹了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完成情況?!锻▓蟆沸迹喊凑諊鴦赵宏P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要求,四川堅持“規劃先行、民生優先、科學重建、尊重自然”的原則,經過三年艱苦奮戰,勝利完成了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災區經濟社會發展達到或超過震前水平。據統計,截至2011年9月30日,四川省納入國家總體規劃的29692個重建項目已完工29300個,占重建任務的98.68%;累計完成投資8568.46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98.96%。震后三年,全省成功解決災區近540萬戶城鄉群眾的住房問題。規劃重建的3001所學校已完工2978所,1362個醫療衛生機構重建項目已完工1359個,還布局建成了一批社會福利院、社區服務中心、集貿市場等民生設施。一批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相繼建成,交通恢復重建項目完成投資1186.6億元,占規劃投資的97.3%;完成干線公路4625公里,占規劃總里程的95.4%;完成農村公路28077公里,占規劃總里程的96.7%。水利重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3.2億元,占規劃投資的98.4%。電源、電網、煤炭、油氣等重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41.12億元,占規劃投資的96.9%。產業恢復重建方面,納入規劃的2440戶規模以上受損工業企業有2436家恢復生產,需重建遷建的171個工業企業已完成重建遷建170家。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方面,38個重點城鎮建設全部形成主體功能,需恢復重建的366.2公里城鎮道路全部完工,37座城鎮水廠(供水站)全部完工,39個鄉村供水工程基本建成,災區農村661.7萬人飲水困難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通報》中一系列宏觀層面的統計數據,使我們對災區重建工作的進展有了一個總體的了解。但災區重建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幫助災區居民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這些大規模的投入和工程實施,對災區居民的實際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災區居民生產生活的實際恢復情況如何?他們又如何看待和評價災區的恢復重建工作?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來自災區家戶和居民層面的微觀數據。
為真實了解災后重建三年以來災區居民的生活狀況、更加全面、準確地評估災區重建恢復情況,2011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受科技部委托,在汶川地震災區開展了“汶川地震災區居民重建情況監測調查”。此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方法,對抽取的災區居民進行入戶問卷調查。調查的主要目標是全面了解災區群眾震后三年來生產、生活的恢復情況,調查內容覆蓋了住房及基礎設施、基本人口學信息、教育、醫療健康、勞動就業、農業生產、家庭經營、社會支持和社會參與、社會態度與評價等多個方面,力求準確、生動、全面地描繪災區居民的生活、生產圖景和社會心態。實地調查工作于7月5日至8月10日期間展開,調查區域覆蓋了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和阿壩藏族自治州的30個受災縣(市、區) ;其中,極重災縣(市、區)11個,重災縣(市、區)19個。最后一共調查了195個社區(村、居委會、城市社區)中的4875戶居民,成功訪問了3841戶,訪問成功率為78.8%。調查結果可以推論30個受災縣(市、區)約2300萬人口。
?
?
相關鏈接:
官員談汶川震后文化重建 稱中國式搶救獲國際好評
汶川地震三周年:汶川震后重建折射中國“善”變
這次調查是自2008年5·12地震發生以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在災區同樣的地理范圍內使用同樣的抽樣方法和研究工具進行的第三輪調查。2008年7月,課題組開展了“汶川地震受災群眾需求快速調查”,完成了對3652戶居民的訪問;2009年7月,課題組進行了“汶川地震災區居民重建恢復情況調查”,成功訪問了4037戶居民。早在2004年,課題組還在一項覆蓋西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的“中國西部省份社會經濟發展監測研究調查”中,對四川全省范圍內隨機抽取的4400戶居民進行過一次生活狀況調查,其抽樣方法和調查內容與這三次調查也比較接近。這樣,我們就獲取了災區在震前常態時期、震后一個月、震后一年和震后三年這樣4個時間點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解讀,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描繪和理解災區居民恢復重建的動態過程。下面我們將從住房和居住條件、就業和勞動力市場、健康和醫療服務、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社會資本以及社會心態重建等幾個方面,描述災區居民生產生活的恢復情況,以及在此過程中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問題。
住房和居住條件恢復
住房重建是災后恢復重建的首要任務。《通報》數據顯示,震后三年四川省成功解決了災區近540萬戶城鄉群眾的住房問題,震后一年完成364萬戶震損住房修復加固,震后一年半完成150萬戶農房重建,震后兩年基本完成26萬套城鎮住房重建。我們2011年的調查數據也顯示,災區住房重建工作基本完成,絕大多數居民已經居住在永久性住房中,居住條件比震前明顯改善,農村地區改善尤為明顯。與此同時,調查也發現了住房重建中值得關注的一些問題。
災區住房重建多種方式并舉,已經基本完成重建任務
2011年調查結果顯示,災區79.8%的農村家庭、62.8%的城鎮家庭的住房進行了恢復重建。重建方式多種多樣,具體有修復加固原住房、重建新住房、購買安居房或經濟適用房、購買商品房、租廉租房等。采取何種方式,因居民受災程度、居住地區等情況而異。農村地區以新建(買)為主,41.2%的家庭采用了這種方式;其次,是加固修復原住房(38.6%)。城鎮地區則以加固修復原住房為主(47.2%),新建住房為輔(僅15.6%)。
多樣化的重建方式保證了災區住房重建工作的順利完成。截至2011年7月,99.4%的災區居民已經居住在永久性住房中。對比2008年和2009年的情況,可以看到災后永久性住房重建進展迅速,已經達到了保證居民“安居”的目標(圖1)。
政府在住房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能夠吸納居民積極參與重建工作
政府在住房重建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提供重建資助。在加固修復原住房的家庭中,80%的家庭獲得了政府補貼,戶均補貼額度約3000元;在新建住房家庭中,81%獲得了政府補貼,戶均補貼額度約2.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大力支持住房重建工作的同時,還特別注意了保證居民的自主性的問題。在選址、施工方案(圖紙)和施工方式的選擇方面,災區居民均扮演著主導性的角色。加固修復原住房的家庭中,由居民自己決定方案和施工方式的占了89.1%。新建住房的家庭中,完全由居民自己決定選址、方案和施工方式的占58.1%,由政府統一選址、統一確定方案/圖紙并統一組織施工的占14.6%,雙方共同決定的占27.3%。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