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30日消息 28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會議指出,2011年中央企業實現凈利潤接近或突破9000億元。2012年中央企業業績考核以保增長、提質量、調結構、抓管理為主攻方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做強做優主業,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黃淑和講話指出,2011年中央企業各項考核指標已經基本完成,絕大多數企業可以完成或超額完成考核目標。
一是經濟效益有望再創新高。預計中央企業實現凈利潤接近或突破9000億元,經濟增加值保持在3000億元以上。二是發展質量繼續提升。許多制約企業發展的短板、瓶頸得以突破,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1-11月,中央企業在資產總額增長16.5%的情況下,總資產周轉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5%。三是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增強。中央企業科技投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一批國際領先的技術標準,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四是各項戰略性任務圓滿完成。
黃淑和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國際國內形勢分析認為,總體上看,世界三大經濟體處于不景氣狀態,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較長時間的低迷期;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各種潛在風險和矛盾不斷增多。因此,中央企業要充分認識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抓緊做好3-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應對準備。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體要求,2012年中央企業業績考核引導的主攻方向是保增長、提質量、調結構、抓管理。
保增長,是2012年中央企業的首要任務,也是業績考核的中心工作。中央企業所需要的增長,首先是有效益的增長,不是單純的規模擴張,不是偏離主業的四面出擊。其次是集約的增長,主要依靠內外部資源整合,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此外是可持續的增長,主要依靠結構優化、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等,進一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實現企業科學發展。
提質量,是應對挑戰、做強做優的內在要求,也是業績考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目前,中央企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資本占用與價值創造還很不匹配。越是資金緊張的時候,越要謹慎投資,減少資本占用,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本使用效率;越是成本費用上升的時候,越要強調全成本核算,抓好降本增效,提高盈利水平。
調結構,是中央企業“穩中求進”的方向,也是業績考核的著力重點。越是形勢嚴峻的時候,越要自覺地圍繞主業調整優化結構;越是面臨危機影響的時候,越要主動地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結構調整的核心是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進,不是盲動,不是一哄而起,不是重復建設,而是要向國家需要控制的領域進,向有技術優勢的領域進,向有人才儲備的領域進,向有核心競爭力的領域進。退,不是被動,而是為了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集中資源干好那些該干的事。
抓管理。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中央企業管理精細化程度還不夠高,管理提效的潛力還相當大。越是在國際競爭激烈的時候,越要向一流企業看齊,取長補短,提升管理水平,不斷追求卓越;越是在生產經營困難的時候,越要通過強化管理,有效控制風險,避免出現失誤;越是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時候,越要層層落實管理責任,從管理中要效益、求發展。
黃淑和指出,圍繞2012年業績考核的重點任務,國資委將出臺四項業績考核配套政策:
一是為體現保增長的要求,對因形勢和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客觀上難以準確把握而使實際完成值超過目標值較多的,在核定考核結果時暫不扣分。
二是出臺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考核獎勵辦法。對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專利金獎和主導制定國際標準的企業,在年度業績考核中給予加分獎勵。
三是出臺中央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業績考核處理辦法。因解決廠辦大集體、分離“三供一業”等歷史遺留問題而對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的,在業績考核中予以酌情考慮。
四是出臺中央企業承擔國家戰略性任務業績考核處理辦法。對完成國家戰略性任務、有利于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項目,在考核目標確定或考核結果核定時予以實事求是的考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