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元旦前后,原本應主打“促銷牌”的時段,三元、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打起了“漲價牌”。
對此,奶企多回應因成本在提高。而據業內人士介紹,雖然奶企運輸成本、財務費用、人工等剛性成本確有上漲,但奶業涉及的其他部分成本卻在一定程度有所下降。
2011年12月29日,網絡上紛紛轉載消息:繼光明之后,從2012年元旦起,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部分乳制品漲價,漲價幅度為每箱1至2元。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何小唐解釋,包裝等原材料的漲價、奶源價格波動,用工成本的提高、物流成本的增加等造成漲價。
蒙牛集團副總裁兼新聞發言人盧建軍表示,調價理由為“每年都有部分產品進行微調”。
伊利集團給予的答復是,受原材料影響,調整了北方部分市場的個別小品類產品價格。
而網友指出,公告顯示,伊利股份2011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凈利潤達290億元和1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和137%;蒙牛股份2011年上半年純利潤亦同比增27.6%至7.898億元。
調查
人工、流通等成本確有上漲
從去年初至今,根據上海市奶價協商機制成本測算,原料奶的價格已經提高了兩次。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稱,奶企運輸成本、財務費用、人工等剛性成本確有上漲。
奶企成本上升還由于一些企業在產品宣傳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廣告成本增加。
其他部分成本一定程度下降
然而,除了人工和流通成本,奶業涉及的其他部分成本卻在一定程度有所下降。“國內奶制品的成本主要包括添加物、奶粉和包裝,而這三塊的價格最近都是下降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說。
以奶粉為例,2011年9月前,進口奶粉價格為每噸3.6萬元至3.7萬元,9月后降到3萬元上下;國產奶粉價格也從9月份前的每噸2.9萬元至3萬元降到了現在的2.6萬元上下。
還有網友表示,不管奶制品漲價是否在情理之中,選擇在雙節這個時點值得推敲。
?
?
相關鏈接:
海南4家乳品企業重新換證 新QS標明“生產許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