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7日消息?近日,有網友發帖稱,72歲的海口市農民周松林1995年墊資一千多萬元承建文昌市三(三江鎮)木(木蘭港)公路,但路修好了,工程款卻沒拿到手。17年來,他多次找文昌市相關部門討要被拖欠的工程款,但一直未有確切答復。和他一起參加三木公路建設的281名農民工當年都是四十多歲的壯年人,如今都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現在無錢安度晚年,生活十分凄涼。
記者日前就周松林反映的有關情況進行了核實。在文昌市相關部門采訪時,有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向周支付了部分工程款,但由于政府財力有限,沒辦法一次性還完,余下的只能慢慢解決。
?
281名農民工建設三木公路
據周松林介紹,1995年,經有關部門審核批準,文昌縣(現文昌市)決定建設三江至木蘭港公路,工程以海口市的三江鎮為起點,經三江農場、羅豆農場、錦山鎮、鋪前鎮進入文昌市境內的木蘭港開發區,建設單位是文昌縣木蘭港建設管理委員會,海南公路工程公司為施工單位。1995年4月29日,海南公路工程公司與木蘭港建設管理委員會訂立《公路工程合同書》,合同總造價一億多元。隨后任命周松林為該工程的項目經理,并于同年10月舉行了開工典禮。
周松林說,當時雙方在合同中約定:1、如發生違約,違約方賠償守約方經濟損失。2、如因甲方投資款不按時支付給乙方,則按當時銀行貸款利息增加百分之二十利息給乙方。如甲方投資款按時支付,乙方不按規定時間竣工,每延誤一天罰款壹萬元。
作為這項造價上億元工程項目的負責人,周松林當年只有50多歲。他說,合同簽訂后,出于對政府工程的信任,對于需要墊資建設工程,他除了將自己的所有積蓄用上外,還向親戚朋友借款,組織大批工程機械設備和281名農民工隊伍進場施工:“工程是政府投資的,大家都相信只要好好干肯定可以順利拿到錢,所以也愿意把錢借給我。”
周松林說,為了確保工程進度,他一直靠東拼西湊地墊資修建公路。至1996年3月28日,他一共墊資了一千多萬元。按合同規定,木蘭港建設管理委員會應按當月進度拔付施工方50%的工程款,但1996年4月完成了一千多萬元的工程量,項目方仍沒有支付一分錢的工程款。他墊資的款已經全部用完,因周轉困難,拖欠農民工工資、沙石料款及油料款。三木公路最終無奈停工。
停工超過三個月后,周松林已沒錢支付供應商的欠款和200多名農民工的生活費,引來了供應商和農民工的強烈不滿,導致機械設備、車輛、石場設備、推土機等被搶、被偷,又使他損失數百萬元。
無奈之下,周松林被迫走上了漫長的躲債、討債之路,曾一度到山東等地打工數年,靠工錢來償還部分農民工兄弟的工錢。對于供應商的欠款,他只好用自家的房屋抵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