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9日消息??1月9日上午,中共臨高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舉行,臨高縣委書記李江華在會上作縣委工作報告,提出“十二五”全縣工作將按照沿江靠海、城市擴張、中心北移、協調發展的思路,著力優化發展布局、發展環境、產業結構,為建設富裕臨高、活力臨高、宜居臨高、和諧臨高、幸福臨高而努力奮斗。
臨高縣委書記李江華作縣委工作報告
李江華指出,“十一五”期間,臨高縣委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抓住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大機遇,團結帶領全縣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著力夯實基礎,狠抓項目建設,加強社會管理,切實改善民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圓滿完成了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縣經濟社會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011年,預計臨高全縣完成生產總值78.87億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長11.8%;地方財政收入6.88億元,是2006年的11.6倍,年均增長6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12億元,是2006年的6.8倍,年均增長4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6億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長1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8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長18.4%;農民人均純收入5530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4%。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十一五”期間臨高全縣規劃建設道路總里程達127公里,總投資27.2億元,已開工建設63公里,建成43公里。金牌疏港大道、金瀾大道、市政大道(一期)及一批城區道路相繼建成,金牌東港大道、金龍大道等道路正在快速推進;黃龍大道、福馬大道、濱海觀光公路等道路前期工作已完成。新盈中心漁港、武蓮漁港建設順利推進。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臨城地表水廠建成投入使用。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實施規劃編制35個,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臨高城投公司、臨高基礎設施建設公司等投融資平臺累計融資14.7億元,有效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難題。新征儲備地1.1萬畝,較好地保障開發建設用地需求和實現了土地增值效益。
李江華說,“十一五”期間,臨高規劃建設縣城新城區,城鄉面貌明顯變化。建成了2公里文瀾江沿岸生態休閑景觀帶和濱江公園左岸工程,啟動了方圓廣場建設。新建市政設施道路33公里,沿江、沿路開工建設一批旅游房地產項目和民生項目,開工建設面積近60萬平方米。全縣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公路。基本農田水利建設成效明顯。整合涉農資金9530萬元,創建文明生態村429個,占全縣自然村總數58.7%。
此外,臨高縣的民生事業取得了明顯進步。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投入12.51億元動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8176套(戶),其中,3234套保障性住房已基本建成,620套廉租房和1160戶農村危房改造已建成并入住。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十一五”期間教育投入達到了6.7億元,新擴建校舍面積23.41萬平方米,建成臨高第一思源實驗學校,完成頭橋村整體搬遷,擴建臨高中學,規劃建設文化教育城,建成縣職業學校和黨校,啟動了臨高第二思源實驗學校建設,公開招考錄用1183名教師。
“十一五”期間,臨高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了三屆民間文化節、五屆漁民節和首屆北部灣漁歌節,人偶戲、漁歌“哩哩美”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高特色文化得到較好的保護和傳承;建成農家書屋117家。醫療、社保、就業等事業加快推進。投入1.2億元建設新的縣人民醫院。建設農村衛生室146個。公開招考錄用130名醫務人員和196名村級衛生員。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達97.5%,新農保參保率達92%。新增城鎮就業崗位9265個,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3.14萬人,全縣緩解和消除貧困人口2.32萬人。
李江華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即:經濟總量有新提高、產業發展有新體系、縣域發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平、社會管理有新作為、發展環境有新氣象。為實現奮斗目標。李江華要求全縣把握三個關鍵:一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科學發展上下工夫;二是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在和諧發展上下工夫;三是堅持解放思想、與時共進、開拓創新、敢于承擔,在加快發展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