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副市長徐敏生為7名海口會展業專家顧問頒發聘書。(作者:李曉梅)
海口網1月14日消息? 海南省海口市會展業的發展受到哪些瓶頸制約?如何走出屬于自己的會展業之路?在1月13日下午的第八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海口市會展業專場活動上,7位來自國內外的會展業專家把脈海口會展業的發展癥結,提出真知灼見,并受聘為海口市會展業專家顧問。
交通制約、市場不成熟、缺乏專業人才……在當日的論壇上,7名專家挑出了海口會展業發展的三大瓶頸。
海口會展業發展有三大瓶頸待解開
“海南發展會展業最大的短板就是交通制約。”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指出了海口發展會展業的一大瓶頸。他說,島嶼型經濟的海南因受到交通的制約,對國內外參展商的吸引力下降。“海南海上的豪華郵輪游艇不是普通百姓消費得起,航班又太少。”劉海瑩說,參展商選擇一個參展地,首先要看這個地方的吃住行、游購娛設施條件如何,如果這些條件得不到滿足,會展業發展較艱難。他同時提出,會展業是一項需要長期持續性投入的產業,盈利回報時期長,政府部門要有犧牲精神,不能只盯政績工程。
出席論壇的德國知名會展企業法蘭克福展覽公司(上海)總經理趙慰平,從事會展行業超過20年。第三次來海南的他在本屆論壇期間被媒體問到最多的是“是否有可能來海南辦展會?”趙慰平說,一個展覽商是否來一個地方辦會展,首先要了解這個地方的市場需求,看這個市場是否成熟,有沒有買家支撐,有足夠的條件在這里辦展覽會。目前,參展商對海口會展市場的規范化、成熟度都心存疑惑,需要考察,這也是海口發展會展業的第二個瓶頸。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漢友是一位來自德國的會展專家。在他看來,海口已具備辦高檔次會展的先進硬件設施,包括會展服務提升和會展人才培養在內的軟實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是海口發展會展業的又一瓶頸。董漢友舉例說,培養服務員就是一門學問,服務員培養好,為會展業未來的發展提供完美的服務。
董漢友的觀點得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會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可的認可。劉大可認為,海口要將多目光關注到海口的會展業人才培訓,且要定位具備國際化語言、視野和體驗的國際化會展人才,堅持學歷教育體系和在職教育體系結合,才能形成符合當代會展業發展的人才隊伍。
7名專家受聘為海口會展業專家顧問
“海口需要突出特色和定位,做好會展業發展規劃,吸引大型會展項目進駐。”連續8年參加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的中國會展經濟研究院研究會副會長陳澤炎,直接為海口會展業的發展開出良方。陳澤炎說,他發現當前會展業發展中,有不少省份都存在一種“雙城現象”,如遼寧省大連市的會展業比省會沈陽發展得好,河北廊坊的會展業比省會石家莊辦得更好,山東青島的會展業比濟南的會展業發展得更好,海口和三亞也加入“雙城現象”行列。“海口要著眼于大會展,突出大項目,利用好特區、免稅、旅游等優勢資源,發展特色會展業。”
海口市副市長徐敏生說,專家們對海口會展業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令人受益匪淺。他說,海口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四季皆可辦展,會展業和旅游業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隨著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的投入使用,海口承辦大型會展的能力增強,發展勢頭良好。但長遠看來,海口會展企業規模小,會展法律法規不健全,會展行業缺乏自律,人才缺乏,展會培育等工作有待加強。下一步,將把專家提出的建議轉化為實踐,保持會展業良好的發展勢頭。
海口會展業專場推介活動結束后,海口市政府聘請劉大可、劉海瑩,陳澤炎,董漢友、蔡國楓、趙慰平、張偉雄等7名專家為海口市會展業專家顧問,聘期為2年。在未來兩年,專家顧問將為海口市會展業發展之路把脈,奉獻真知灼見。海口市副市長徐敏生為會展業專家顧問團成員頒發了聘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