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節,許許多多年輕人都要回家過年,和親人團聚。平常不怎么走動的親戚們也要多聯絡聯絡,然而,復雜的親戚關系讓很多年輕人頭疼,姑姑舅舅,表兄堂兄,究竟如何區別?因為稱呼的艱難,甚至有人干脆避開。
為此,一位網友自制了一張親屬關系圖發布在網上,該圖上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下至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將一系列親屬關系列于一表,引發網友瘋傳,被稱為“過年必備”。
中國原本是一個極其重視家庭倫理的國度,各種親戚關系、稱謂本是常識,為何卻在今天,成了大多數人不懂,甚至為之頭疼的東西?著名的禮學學者、清華大學教授彭林說:“近代以來,因為西方文化的影響,特殊時代的烙印等等,致使中國人的家庭體系逐漸失落,親情淡漠,年輕人家庭觀念不強,逐漸失去了中國文化的特質,因此,在現代社會,如何尋回自己的文化,如何了解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的原因,已經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了。”
有家才是中國人
中國人說“家國天下”,在數千年的傳統時代中,家庭,充當著中國社會最小的社會單位,一個人只有在家庭里,才是一個有根的人,一個完整的人。
彭林說:“中國文化特別重視家庭,以此為基礎組成復雜的社會體系,因此,家庭的穩固與否,往往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固與否,家庭倫理,同樣也是傳統社會倫理最重要也最基礎的部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作為從個人到社會的樞紐,承擔的并不僅僅是身份轉換的功能,也是倫理實踐的第一步。彭林說:“人是父母所生,父母又有父母,一路追溯,就形成了家庭,其中又有兄弟姐妹、叔叔伯伯,舅舅姑姑等等,研究一個自然人,首先要弄清楚他的血緣關系。中國人一輩子都在家庭之中,都是家庭的一員,永遠離不開家庭而獨存。甚至到人生的終結,還要埋骨桑梓,還要在一起。”
生于家庭之中,家庭關系自然是首要的知識。彭林說:“一個家庭,有很多直系、旁系的親屬,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組織形式,在傳統時代,每個小孩子都要學習如何辨別這些親屬之間關系,也是他們應知應會的知識。”
回家別變成奢望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原本應知應會的知識變成了讓許多年輕人煩惱的緣由?是近代以來特殊時代所致?還是更有別的原因。
彭林說:“近代以來,西方文化東傳,影響力越來越大,然而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是一種家庭文化,西方則是一種宗教文化。首先,在人的來源上,他們認為是神造了人,所有人都是神的子女,四海之內皆兄弟,父母的地位遠沒有中國這么重要。由此產生的文化和傳統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中國人認為血濃于水,血緣關系不可割裂,也不可淡漠。西方人則不然,比如他們成熟的標志是脫離父母,可以晚上不回家了,可以喝酒了等。”
正如網友所說:“七大姑八大姨,暈頭轉向”,要么是亂叫一氣,要么是避而不見,彭林說:“現在許多年輕人受西方觀念影響,要過2人世界,連父母都成了2人世界的障礙了,更不用說其他的親戚了。”
無法分辨,往往是因為陌生。彭林說:“常回家看看,有時候都成了奢望。我記得有新聞說上海有些老人把自己的孩子告上法庭,因為他們不肯回家,只有告到法庭了,他們才不得不回來。”
沒了親情還有什么
親情斷裂,家庭消解,人情冷漠,人不清楚親戚僅僅是一種表現,其背后是中國文化乃至支撐中國文化的內涵的失落。
彭林說:“中國文化是一個由內及外的文化,個人、家庭、社會,其中家庭尤其重要,中國人對待父母,以孝為先,但是這個孝又不僅是狹隘的孝,而是遍及整個社會的。中國人也講四海之內皆兄弟,但是與西方并不相同,西方是無父無君式的,而中國人,則是天下一家式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式的,是把所有的父母都當成自己的父母,中國人見到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也叫叔叔伯伯,正是把家庭推而廣之的結果。”
而失去了家庭,失去了親情的文化,還有什么?彭林說:“西方世界是宗教統和的世界,所以不像我們這樣重視家庭是它的文化特征,人們離開家庭,還有宗教生活。中國文化是一個以家庭為基礎的文化,如果失去了家庭,我們還有什么,還能去哪里?所以,模仿和學習,不能一味地照搬,有些適合我們的,可以學習,有些和我們不同的,就需要謹慎地考慮。盲目模仿,最終的結果就是邯鄲學步,既沒有學會人家的,還把自己的丟掉了。”
尋找中國的文化
一張家庭關系圖成為許多年輕人過年的必備物品,然而,背后更大的問題卻不僅僅是一張圖表能夠解決的。
彭林說:“今天我們必須要尋回自己的文化,重建我們自己的文化體系了。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千百年來積淀而成的文化傳統,它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中國人為什么是中國人,西方人為什么是西方人,不僅僅是地域、人種的差別,更重要的是文化傳統的差別,我們認識我們自己是誰,了解我們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都需要從文化開始。”
確實,在今天,中國人的家庭關系正在變得簡單,如同網友說的:“我們還能叫得出來,孩子那輩兒都是獨生子女,很多親戚都沒有了,稱呼也都用不到了。”
但是用不到并不意味著沒有用了。彭林說:“確實,今天的小孩子,家庭關系越來越簡單,兄弟姐妹沒有了,五倫中等于少了兄弟這一倫,叔叔伯伯也沒有了,舅舅姑姑等等都沒有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放棄它,反而更應該了解,傳承下去。比如說,以后的孩子倘若又有兄弟姐妹了呢,到時候我們應該怎么教他們?再比如說,孩子看中國傳統的典籍,不了解這些家庭關系,可能很多地方都會看不懂。”
?
相關新聞:
中國人親戚關系圖受追捧 網友建議寫進小學教材
網友自制親戚關系圖走紅網絡 教青年辨識血緣關系
圖揭大牌明星的親戚關系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