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2日消息? “61.9%遵從自己的戶籍,認為自己是農村人,25.5%對自己的身份不知道,12.7%認為自己是城里人……”一項“泉州地區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福建省泉州市的“80后”、“90后”農民工,認為自己的地位比較低,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存在自卑和覺得低人一等的心態。
據了解,共青團泉州市委聯合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成調研組前不久開展了“泉州地區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的調查”。通過將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與老一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縱向比較、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與泉州市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的橫向比較,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
調查顯示,在泉州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月收入集中在1501~2000元和2001元~3000元,各占35.8%和40.6%。這意味著,用于滿足精神文化生活的經濟條件仍顯不足。對調查數據的分析表明,新生代農民工所在社區提供的文化活動和心理健康宣傳等教育活動嚴重不足。
文化活動方面,37.9%的新生代農民工認為所在社區很少提供文化活動,33.7%認為從來沒有提供文化活動,只有4.8%認為經常提供文化活動;心理健康等宣傳活動方面,與文化活動情況一致,34.2%和32.9%的新生代農民工認為所在企業從來沒有或很少提供這方面活動,6.4%認為經常提供文化活動。休閑時間,這些“80后”、“90”后農民工以睡覺和上網為主。至于對泉州城市文化的態度,7.5%的新生代農民工不認同,35.1%表示無所謂,26.7%認同但不想融入。從文化認同層面上看,不認同比例僅占7.5%,該結果表明新生代農民工總體是認同所在城市文化,但從文化融入層面上看,不想融入比例較高,占26.7%。
至于企業所提供的文化活動質量以及企業沒有提供文化活動的原因,統計結果為:61.9%的新生代農民工認為企業所提供的文化活動質量一般,5.5%認為非常不好或不好,32.6%認為很好或非常好,可以發現只要企業有提供文化活動,質量總體而言可以。企業沒有提供文化活動的最主要的原因為企業不重視,其次為沒有部門組織,再者為企業參與情況不好。情況表明,如果要從企業提供文化活動角度豐富和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提高企業對這方面的重視度,只有企業重視,才能有相關部門組織,也才能提供優質的文化活動。
社會心態的測量指標上,39.4%新生代農民工認為看不到未來或幾年內不會有太大變化或沒想過。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剝奪感主要來自于這個社會很不公平、城市人排斥外地人、收入沒有體現出勞動付出以及我不屬于這里,這四個題的“經常有和偶爾有”選項比例占32.4%、28.9%、28%、27.7%,“從來沒有”選項比例顯著低于“我在城市低人一等”和“有城市戶口生活會好很多”。
對此,報告指出,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總體不佳;各類組織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文化活動和設施供給不足;新生代農民工與老一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情況相比,存在參與文化活動頻率、身份認同等方面共同點,但老一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經濟條件優于新生代農民工,而時間條件低于新生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對未來生活的希望更顯積極。
報告提出,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和豐富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過宣傳增強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認知度,通過活動增加精神文化活動的供給。
針對調查報告,共青團泉州市委召開“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座談會,與會的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企業代表紛紛表示,關心農民工不能僅從文化層面上組織活動吸引他們加入,他們現在更多的還處于獲取生活、生理需求的階段。農民工普遍工作時間長,業余生活時間不能被保障。要改變這樣的局面,要多一些人文關懷。
泉州市政協委員林琛表示,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生活質量,對泉州意義重大。首先,農民工對城市建設作出貢獻,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同時,用工荒已經是全國性的難題,讓農民工對泉州這座城市產生歸屬感,對緩解用工緊張局面大有幫助。他呼吁,全社會應該多想辦法,共同來關心這個年輕的群體。
?
相關鏈接:
武漢外省農民工逐年減少 季節用工荒或加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