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記者采訪了多名參與龍江鎘污染處置工作的業內一流專家。他們表示,通過這些天龍江河水鎘濃度峰值的變化,可以看出絮凝除鎘、調水稀釋等措施是科學有效的。根據實際情況的發展,專家們還將對處置后的長期影響進行跟蹤研究。
物品投放 設7個削減污染投放點
按照專家組的研判和制定的方案,河池市、柳州市分別在葉茂電站、宜州市區二橋、三橋、洛東電站、洛東博冠公司、三岔口電站和柳城糯米灘水電站設置了7個削減化學物品投放點。
廣西龍江河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專家組組長、國家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振成說:“我們主要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在龍江重污染段采取投藥絮凝沉淀;二是鎘污染水團進入柳江之后鎘濃度已較低,采取調清水稀釋的方法降低鎘濃度;三是在柳州市區的自來水廠準備應急預案,取水口鎘濃度超標時進行降低鎘含量處理。”
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虢清偉說,現在每個投藥點都能起到40%至60%的除鎘效果,效果遠超預期。
數據分析 設20定點和數十巡測點
210多名監測人員參與應急監測,在龍江至柳江200多公里長的河段,20個定點監測斷面和數十個巡測點,對重點斷面嚴密監測監控。
在處置過程中,專家們不僅對處置工作進行定性分析,同時還通過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細致到當龍江水體鎘超標多少倍要加多少化學藥劑。在龍江與融江交匯處,專家們根據水流量、流速、污染物推進速度,制定了融江上游水庫整體調度方案,通過水沖進行稀釋;制定自來水廠“最后一道防線”的應急方案時,專家們調用鎘超標峰值水體進行試驗,并留有充分的安全余量。
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污染水體經7道防線攔截削污、絮凝除鎘、調水稀釋,鎘濃度峰值從超標80倍削減到目前的低于20倍。
安全保證 沉淀物釋放不影響水質
專家組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張曉健說:“此次處置過程所用的藥劑是安全的。實際是按自來水的工藝處理了好幾道,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張曉健介紹,這次處置事件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弱堿性化學沉淀應急除鎘技術”,就是往江水里投放燒堿或石灰,以及聚合氯化鋁。投放燒堿或石灰提高受污染江水中的PH值,使水呈弱堿性,此時鎘離子將以碳酸鎘、氫氧化鎘細小顆粒沉淀;而聚合氯化鋁則能把這些細小顆粒混凝在一起,形成不溶于水的大顆粒沉淀。
張曉健說,“沉到河床里的碳酸鎘、氫氧化鎘顆粒還會慢慢地釋放,但由于釋放速度很慢,在水體流動的情況下,不會出現超標,因此沒有明顯的環境影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