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1日消息? 自春節以來,湖北武漢市蔬菜零售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是青菜價格漲幅更是連續翻番。在同一個城市,同樣的菜,從批發市場到僅相隔十公里的零售超市,價格竟然翻了三倍多。雖然市民怨聲載道,而物價部門卻對此“無能為力”。
批零倒手價格直翻三番
新華社記者在武漢調查發現,從批發地到零售點,兩地相距僅僅10余公里,開車也只需10多分鐘,但是,幾乎所有品種的蔬菜價格都翻了三四倍:2元批來賣7元,5元批來賣17元……
2月3日,記者在武漢市漢陽區王家灣一家大型超市內看到,最貴的小尖椒售價為每斤22.99元,市場上常見的蕪湖椒售價是每斤6.99元,番茄、上海青2.48元,整個菜場幾乎沒有2元以下的蔬菜。
正在選購青椒的武漢市民肖建紅非常納悶,往年過完春節菜價就開始下降,但今年卻維持高位,沒有明顯降價。“菜價最近太高了,青椒都趕上豬肉的價格了。”
這家超市生鮮部銷售經理蔡非說,他們有專門的供貨商,同時,供貨商也是白沙洲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批發商。“這里的蔬菜基本上都是從白沙洲運過來的。”
隨后,記者來到與這家超市一江之隔、相距十公里左右的武漢白沙洲批發市場。這里是華中地區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基地,也是武漢市場蔬菜的主要供應基地。
走進市場,看到的景象并沒有想象中的一派紅火,反而有幾分冷清。記者發現,大部分蔬菜價格并不是很高,且在逐步回落。新鮮的海南青椒只要2元一斤,上海青只要1.2元,茄子2.3元,就連超市里的“奢侈蔬菜”在這里也不是很貴。海南紅椒5元一斤,青豆3.5元,番茄2.5元。
相比而言,批發價只有零售價的1/3,甚至更低。超市里每斤售價16.99元的海南紅辣椒,在這里每斤只需5元;超市里6.99元的海南青椒,在這里僅是2元。洋蔥、小白菜等常見蔬菜,批發價也只有零售價的1/3左右。
蔬菜供貨商、零售商“黑心提價”導致菜價虛高
那么,菜價從批發到零售的三倍差價的暴利,到底到誰兜里去了呢?
記者的進一步調查發現,蔬菜批發環節屬于正常盈利,大部分暴利其實是被一級級、一個個的蔬菜供貨商、零售商裝進了腰包。
蔬菜批發商、鄉土食品公司經理李白元說,進價1元的上海青,最高時賣到1.6元,但從正月初六開始,批發商便紛紛下調菜價,現在也就是1.2元。“零售環節的價格比這個高兩三倍,他們賺了更多利潤。”李白元說,由于批發市場上的菜商較多,相互競爭殺價厲害,菜價上不去,平均每斤只能賺兩三毛錢。
對此,蔡非覺得自己很“冤”。他說,雖然他們超市的菜價高一點,但是供貨商給的價格就比批發市場高不少。“我們超市根本沒指望蔬菜這一部分能夠創造多少利潤。”
既然拿到的批發價比批發市場的價格高出許多,超市為何不直接到毗鄰的批發市場進貨?對此,蔡非表示,為確保蔬菜質量,生鮮供貨商是固定的,按月結算采購費用。“我們拿著現金去批發市場采購,從公司財務程序來說不現實。”
白沙洲批發市場負責人劉天軍告訴記者,每天市場70%的蔬菜被一些二級供應商買走,再轉手到周邊地區,其他30%直接被武漢各大型超市以及農貿市場采購了。
劉天軍說,直接從批發市場進貨的零售商,就只增加一次成本。即使從中間商進菜,也只增加了二次成本,怎么算都不可能提高三倍菜價。“高出近3倍的成本是不可能的。”
武漢市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分局調研員葉開林表示,零售價高出批發價3倍,顯然是零售環節推高了菜價。他說,蔬菜從批發市場到終端零售,要經過運輸、包裝等環節,再加上人工費和攤位費,每種品種蔬菜零售價可能會比批發價高出60%左右,但最高不會超過80%。
記者調查發現,確實存在零售商在菜價上漲時嘗到了高額利潤的甜頭,之后即使成本下降,也不愿意降價了。
正在批發蔬菜的水果湖集貿市場賣菜小販小王告訴記者,春節以來,雖然蔬菜批發價在下降,但自己賣的菜價格確實降幅較少。“雖然,市民對高菜價頗有微詞,但是到處都是這個價,也就沒人為幾塊錢的事去計較了。”
小王說,他們每天下午到批發市場進貨,第二天一早就去附近的超市看菜價,再自己定價稍微低一點點。“超市沒降我們也不會降,我們之間基本不存在競爭,顧客群體都是固定的。再說,整個菜場,我也不可能帶頭降價,免得其他攤主對我有意見。”
“菜價暴利”源自監管空白平穩菜價還需多方發力
對于零售環節的價格虛高,物價部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卻“束手無策”。葉開林表示,超市和集貿市場擁有自主定價權,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只要沒有發生價格欺詐或惡意哄抬物價,他們也無權干涉。“沒有哪一條法律賦予我們打擊菜價的執法權。”
武漢市物價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張水清說,對于商品價格標準,《價格法》僅做出了“要按照商品成本進行定價,遵守誠實守信原則”的概念性要求,沒有具體的量化要求和執法規定。特別是蔬菜,因受季節、供求關系等多種因素影響,對其具體成本,物價部門也難以及時掌握。“對于菜價,沒有法律法規明確限制其價格上限,除非接到群眾舉報,或者是特大自然災害時期,價格主管部門一般無權干涉。”
對此,武漢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所長馮果教授認為,雖然價格法沒有明確零售與批發價格的差額限制,但規定了要大力打擊“惡意哄抬物價以牟取暴利”的行為,何況蔬菜是涉及民生的特定商品。他建議,首先從法律上,細化暴利的界定標準,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地方的具體情況,在確保行業平均利潤水平的前提下,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方案。
馮果說,抑制菜價過快上漲,單靠物價部門一家是做不到的。地方政府應處理好與消費者及零售商的利益關系,最大限度讓利于民,盡量減少稅費,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以及制定相應的地方性法規,對零售商的房租等成本進行限制,防止菜價因成本上升而大幅上漲。
葉開林認為,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是,通過價格調節基金對零售商的補貼,以保證商家利潤的方式進行穩定菜價。然而,價格調節基金又受到地方財力等因素的影響,數額有限,對蔬菜市場的影響也非常有限。他建議,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向價格基金的傾斜力度,確保基金數額隨著物價水平而逐年上漲。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分析,接下來幾個月,可能菜價還會出現幾次明顯的上漲過程。他說,去年許多地方遭遇賣菜難之后,菜農紛紛放棄種菜,導致在園蔬菜面積下降;同時,今冬多地遭遇嚴寒天氣,蔬菜生長緩慢、采摘困難。他說,目前要想抑制菜價上漲,還得等到開春后,本地蔬菜的大量上市,以充足的數量倒逼批發和零售等環節的降價。
?
相關鏈接:
海南蔬菜大面積上市 未來數月內海口菜價走勢平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