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海口有關“購物中心”的新聞突然多起來。
事實上,除了望海、生生、萬國等本地商家加快自我升級外,奧特萊斯以及更多隱形的外地大型購物項目正對海口市場摩拳擦掌。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深入,海口零售業發展面臨大好機遇,城市商業格局也將隨之發生巨變。
大型購物項目搶灘海口
2011年11月底開業的望海國際廣場,在3年間,經歷了從第一百貨到民生百貨再到望海國際廣場的嬗變,現營業面積7萬多平方米,較原來翻了一番,配套建設了上千停車位的地下三層停車場、現代生態廣場等,引入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200多個,其中國際一線品牌25個,并力圖以與國際水準接軌的購物環境,領跑海口商業潮流。
萬國商城以其16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成為目前海口體量最大的商業中心,匯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酒店及寫字樓等多種經營項目,業態齊全。
將與生生百貨實行差異化經營的生生商務國際廣場,總投資15億元,營業面積6萬多平方米,定位為國際一線奢侈品頂級購物中心,計劃年底竣工開業。
除了這些海口老牌商家加快自我升級改造外,2月6日,奧特萊斯品牌運營商宣布將在海口靈山鎮的鴻洲·江山項目區落戶海口首個大型奧特萊斯中心,規劃面積約4.5萬平方米,將云集包括箱包、服飾、飾品、手表、香水等在內的世界奢侈品牌、國內一線品牌以及海南特色品牌200多個,預計2013年正式建成營業。
另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在全國布局數量最多商業中心的商業地產大鱷萬達集團,有意落子海口;西海岸沿線部分高星級酒店也準備引入大型零售品牌;細心的市民甚至能從玉沙路、國興大道等黃金路段的外墻廣告中,窺見某些大型購物中心介入的端倪。據稱,這些商業項目的體量都在數萬甚至數十萬平方米。
老商圈擴容新商圈初顯
5年前,曾有數據顯示,海口商業經營面積人均接近1.4平方米,超過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成全國之最。但若剔除掉占到一半的閑置商業面積以及大量老舊差的商業鋪面,當年的海口商業地產其實呈現的是“浮腫”病象。時至今日,隨著海口商業基礎的夯實,不僅單體的商業項目日漸做強,商圈也呈現出擴張融合、新勢力云起之勢。
2011年底,位于海秀商圈的佳心百貨底層,肯德基和必勝客加緊裝修新門店,而這兩大世界著名連鎖餐飲品牌的新老門店,甚至只隔著一座大英天橋。“海秀商圈密集的人流為新老門店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同時隨著萬國商城的成熟、佳心百貨沿線休閑商業品牌街的成型,海秀商圈已逐漸與大同商圈、解放路商圈交融,有望擴容成海口公園新商圈。”業內人士分析。
海口市商務局局長朱韶雄介紹,去年海口市政府第二辦公區搬遷到長流起步區后,加快了海口市“西拓”步伐,目前長流起步區作為集行政辦公、文化展覽娛樂、商務辦公及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新城區,日漸受到大型商業項目投資者的關注;新埠島起步區的海新大橋、豪生酒店、商業街、游艇碼頭護岸主體工程建成,新埠島商圈初顯;鴻洲·江山的奧特萊斯項目距離美蘭機場5分鐘車程、距離海口市區20分鐘車程,將成為海口近郊購物中心新亮點;隨著東環鐵路的開通、市區路網的織就,高鐵商圈、大英村商圈正在成形。“應該說,海口商業在空間布局上日趨合理。”
消費潛力需釋放空間
然而,海口市場能否消化掉如此激增的購物中心?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且不論到海口來旅游的人群,即便是海口本地居民的消費需求,都遠遠沒有得到滿足。“你問問你身邊的朋友,包括你自己,是不是經常去內地買東西?”一位受訪的商業人士反問記者。
省統計局去年統計數據顯示,我省當前零售市場消費份額最大的商品,一是石油及制品,二是汽車。另對全省年主營收入500萬元以上(限額以上)商品零售企業統計,全省市場消費商品零售額增長最快的是化妝品類商品,比2010年同期增長1.5倍。也就是說,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同比增幅最大的是所謂奢侈類商品,足見省內市場消費實力。
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海口的居民消費率超過40%,高于全國水平,從零售角度看,消費者潛能需要進一步激發,消費還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該報告認為,海口等地是購物中心開發商和零售商應該重點關注的城市。
去年,海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7億元,占全省零售總額的一半。近期,省及海口市主要領導頻繁視察海口商業設施,并傳達出“支持海口購物中心建設,形成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消費配套環境,滿足島內居民和國內外游客的消費需求,提升城市第三產業服務功能”等訊息。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在海口首家嘗試將百貨賣場與酒店及寫字樓等業態捆綁經營并取得成功的萬國商城負責人表示,目前海口商業建設只是在硬件上有了一定的提升,軟件建設較內地先進城市還有很大差距,“譬如對大品牌的吸引力,雖比幾年前略增,但離平等談判還差得遠,這就需要商家針對各自的目標品牌和客源,加快經營管理的升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