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落后的裝備,是海口一些小漁船的現狀。
?
海口網2月13日消息(記者鄧宇 鄭文強攝影報道)2010年11月2日,瓊海口03052號漁船前往文昌七洲漁場附近海域作業,船上有14名船員。當晚9時許,漁船遭遇大風浪襲擊,在半小時內沉沒,10名漁民遇難,3名漁民失蹤,只有1人生還。
2010年12月,海口一艘漁船在新埠島附近海域航行,突遭一艘不明船只撞擊后沉沒,船上共有3名船員,其中2人死亡。
2011年1月,一艘小型漁船在海口灣海域內航行,遭大風浪襲擊后沉沒,船上有3名船員,2人死亡,1人失蹤。
2011年4月,一對父女在南渡江瓊州大橋南面100米的水面上,駕船捕魚時出事身亡。
頻頻發生的漁民作業安全事件,使省海洋漁業廳聯合省安監局給海口市海洋和漁業局下達了督查整改意見。一時間,海口漁業生產安全被推上了整改的風口浪尖,也成為全省各市縣吸取教訓的“典型”。如今1年時間過去了,海口的漁業生產安全整改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
執法者的無奈 不到20人管2154
據漁業部門統計,目前海口在案的大小漁船共有2154艘,其中編內為1279艘(即在農業部備案),編外875艘(即納入管理的),涉及秀英、龍華、美蘭的48個村委會。我市漁船數量最多的前三個村分別是新海村271艘、榮山寮村和演海村各150艘。
2月9日下午,連續幾天的陰雨和大風天氣,使數十艘大大小小的漁船停泊在海甸溪。與停泊地僅僅相隔數米的道路邊上,形成了一個海鮮“馬路市場”,這個市場的攤主多數為剛剛捕撈回來的漁民。
“買不買點魚?剛打上來的。又新鮮又便宜!”很多攤主習慣這樣招呼客人。相對于正規市場和海鮮店的價格,這個馬路市場的海鮮價格顯然更“親民”,吸引了不少過往路人,甚至有人專門開車前來購買。細心的人很容易就能發現,在這里擺攤的都是女性,她們都是漁民家庭的女眷。
據了解,在近海捕魚的船大多是以家為單位的“夫妻船”、“父子船”。男人們出海歸來后,將魚交給妻子后就去喝茶或休息了,而賣魚就是這些漁民家庭女眷負責。這些家庭每天的收入就是賣魚所得的錢。“魚多錢就多,魚少錢就少。”很多漁民談及自己的收入時這樣表示。
利用賣魚的間隙,記者與來自榮山寮村的陳阿姨聊了起來。陳阿姨說,她嫁到村里就開始隨丈夫出海打魚,至今已有15年了。每天下午回來后,丈夫就和其他船主去喝茶,她則在路邊賣魚。談及漁船事故,陳阿姨說:“我們一般都會看天氣,只要不太惡劣就會出海,一家人都靠這個吃飯。”她家的船上給每人準備了一件救生衣,但她從沒參加過漁政漁監部門舉辦的安全生產培訓。
“海口的漁船管理很難,問題也不少,我們不到20名執法人員管著2154艘漁船,難度可想而知。”市海洋與漁業監察支隊一名負責人說。
監管中的艱難外地漁船“很棘手”
在采訪中,我們看到了一些漁民安全意識的提高,但同時發現一些問題。停泊在海甸溪的漁船除了本地漁船外,還有印著“粵徐”等標志的外地漁船,由于沒有出海作業,漁船上的人不是聚著聊天就是打牌。
陳先生是一艘來自湛江漁船的船主,面對記者他似乎有點“防備”。他說自己漁船上的人都是家人或親戚,在海上打魚已經10多年了,由于這幾天海面上風大,氣候比較惡劣,就把船停在這里,沒有出海。
“你們的漁船上有沒有救生衣和救生圈,能帶我到船上看一下嗎?平時有沒有執法人員來檢查?”記者問。陳先生呵呵一笑:“這些都有,沒有人來檢查,你放心了,我們會注意安全的。”說完,陳先生迅速跑回船上,但一直都沒有給記者看救生衣和救生圈。
對于外地漁船的管理,海口的漁業執法人員感到很棘手。“很多都是沒有任何證的漁船,平時一家人在船上吃住,在不同的區域捕魚,這個地方查得嚴一點,他們就馬上換一個地方。”市海洋與漁業監察支隊的一名執法人員說,漁船不像在地上跑的摩托車,暫扣回去可以關在一個大院子里等候處理,暫扣的漁船只能放在岸邊,必須有人24小時在船上看管,在執法人員有限的情況下,這個工作量太大,顯得力不從心。
另外,漁船造價高,往往是一家人惟一的收入來源,因此在執法人員查處違規漁船時,往往遭到漁民的不配合。
部分小漁船“逍遙法外”
海口還有多少沒有登記的“黑漁船”?這個問題連漁業部門都無法了解。
西秀鎮榮山寮村的一名漁民蔡先生告訴記者,村里的大漁船基本上都進行登記了,小漁船一般不會去登記,小漁船一般只會在近海打魚。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黑漁船”沒有進行登記,漁業部門也管不到,有時候為了生計,在天氣十分惡劣的情況下,這些小漁船甚至會冒著危險出海打魚,安全隱患更大,出事的幾率更高。
市海洋與漁業監察支隊的一名執法人員說:“到底有多少黑漁船,我們確實不清楚。就像電動車一樣,上了牌的管理部門才能了解,不上牌的數量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楚。”
?
?
救生衣“不方便”
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按要求,出海作業漁船須配齊救生、消防、報警、通信、導航等安全設備。每艘船至少要配救生圈兩個、滅火器兩個,救生衣則要做到人手一件。但實際上,一些漁民買了救生衣和救生圈,就是放在船上,平時也不保養和穿戴。“只要老天保佑就行”,存在不少漁民的思想中。一些漁民甚至認為救生設備放在船上不吉利,干脆擱在家里,而不是隨船備用。
2011年4月22日上午,一對父女在南渡江瓊州大橋南面100米的水面上,駕船捕魚時出事身亡。據事后死者親屬向調查人員稱,女兒不會游泳,懷疑是女兒掉下水,父親下水救她最終雙雙遇難。
據調查人員分析,南渡江水面沒有風浪,懂水性的父親如果懂得水上救生的知識,一定能將女兒救起,估計是父親在救人時方法不當,在水中拼命掙扎的女兒將父親拖入水中導致悲劇發生。另外,父女出海打魚沒有穿救生衣,也是發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到我們在海上執法,他們可能會馬上穿上救生衣,但是我們不在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馬上脫下。”市海洋與漁業監察支隊的一名執法人員說。對此,許多漁民的解釋是,“穿戴著救生衣作業十分不方便,影響工作效率”。
漁業檢查部門:多項措施保漁業生產安全
■科技保障
“這些事件給我們敲響了一個很大的警鐘,海口的漁船確實存在‘老舊破小’、漁民安全意識淡薄等種種問題,解決漁業安全生產問題不容忽視。”市海洋與漁業監察支隊支隊長馮所軍說,從去年開始,漁民安全生產就由他親手抓。在連續發生漁民安全生產事故后,他們決定下大力氣整改。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經為全市160艘大漁船裝上“北斗定位系統”,實現了100%覆蓋,同時給其他2000多艘漁船配備了“漁信通”救助系統,可以一鍵報警,定位可以精確到經度和緯度。另外,還給漁船配備了救生衣、救生圈和救生筏。而這些“裝備”,基本都是免費給漁民配備的。
為應對突發情況,市海洋與漁業監察支隊設置專門人員24小時值班,漁民出海作業遇險一旦發出警報,漁業監察部門就會采取最及時的措施出海救援,或與南海救助局聯動。相關人員用數字進行了解讀———“24小時值班待命,一旦有報警,可在10分鐘內出動。”
■加強培訓
對漁民安全作業進行培訓,增強漁民安全意識,是預防漁民海上作業安全事故不可缺少的措施。馮所軍表示,現在支隊的執法人員都下到漁村,現場給漁民進行安全生產培訓,免費發放安全知識材料。同時,還要求船主給船工購買保險。
去年,支隊已經集中開辦了6期職務船員培訓班,共有1035名漁民參加了培訓。同時,利用休漁季節舉辦了3期安全生產培訓,累計培訓超過1200人。在培訓班上,紅十字協會和120急救人員還現場給漁民講解了急救常識,針對溺水等情況進行現場演示等。
針對一些新近添置的設備,如北斗定位系統等,市海洋與漁業監察支隊除給漁民發放操作光盤外,針對部分漁民文化程度不高的現狀,還邀請廠家派人前來現場安裝和演示,幫漁民解決實際困難。
此外,執法隊員還下到基層,上門為漁民辦理各種手續和證件,也對加大海上執法力度起到了一個良性循環的作用。現在只要海上風力達到8級,執法船就會到各個防風港口,要求漁民不得擅自出海捕魚。
馮所軍告訴記者:“現在我們與村委會、漁民的關系越來越融洽,他們已經能理解我們的工作了。”
■政府支持
出海捕魚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風險與利益并存的營生。正如一些漁民在采訪時所說,都知道出海危險、冒風出海更危險,但為了養家糊口又不得不出海。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愿意繼續跟隨長輩從事捕魚這個行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在漁民家庭自身經濟實力增強的同時,他們更愿意從事海水養殖或購置安全性能更高的中大型漁船。
“安全生產無小事,需要常抓不懈。”對于下一步的措施,馮所軍表示,今年更要突出抓安全生產這一塊,在保障、監管已經取得的經驗上,不斷形成制度化和長效管理。另外,還要爭取政府的更大支持,比如在港區視頻監控方面,我省的陵水黎族自治縣已經走在了前面,在漁船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口也將加快漁船安全生產方面的保障工作,并常抓不懈。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