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2月13日消息? 從去年的12月20日開始,香港恒生指數從17821點低點一路攀爬,至2月10日的20783點,累計漲幅達16%,包括李嘉誠在內的多位香港大亨在此次反彈中也動作頻繁。不容忽視的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港幣幣值的持續回升,以及香港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的增加,都不斷釋放出國際資金回流做多的跡象。但由于歐債危機仍存在惡化的傾向,以及可能不那么好看的財報,分析師們對于后市的判斷仍憂心忡忡。
QDII鐘情金融股
“去年四季度港股基本面偏低,機構的倉位普遍都比較低,現金較為充足,這就給市場留出了充裕的做多力量。而歐債危機雖然沒有根本性好轉,但是在去年底也沒有更壞的消息,之前大部分的利空消息都已經被市場消化,市場的情緒也就相對樂觀。所以這一波反彈持續的時間有所延長,力度也較強。”中銀國際證券執行董事白韌指出。
事實上,從QDII基金的倉位變化看,港股走強在四季度早已埋下伏筆。高華證券統計的數據顯示,QDII基金股票倉位從2010年的75%穩步降至2011年三季度的60%,創歷史低點,但在四季度小幅反彈至62%。此外QDII基金一直在尋求港股之外的國別多元化投資,但2011年四季度是六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資金配置轉回,且其占比也從二季度和三季度時的59%反彈至64%。
高華證券的數據顯示,在QDII基金年底核心持股名單中,金融股排名十分靠前,其權重創紀錄地躍升了6個百分點至33%,而消費品板塊、特別是可選消費品領域權重下滑,從個股來看,四季度投資資金流入最多的個股是中國人壽、農業銀行、中石油和建設銀行,而中國移動、中國神華、中石化和三星電子的投資資金流出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12底開始,包括李嘉誠在內的多個香港大亨,也屢次大筆增持。港交所數據顯示,12月至今,李嘉誠即密集增持長江實業23次,合計875.2萬股,至2月10日,李嘉誠的持股比例已由12月初的42.92%增加至43.27%。此外,李兆基去年12月以來也連續19次增持恒基地產,而鄭裕彤也在去年年底增持新世界8099萬股。
國際資金加速回流
港股反彈的同時,港元幣值也從去年年底開始走強,且這種趨勢至今并未減弱,截至2月10日,美元兌港元匯率降至7.7546,這一水平已非常接近2010年11月的近年低位。招商證券陳治中指出,港幣幣值的回升是國際資金回流香港的一個顯著信號,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本輪反彈中港股的表現會大大強于內地A股。
國際資金回流的跡象不僅僅于此,香港金融管理局2月7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香港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產達到2928億美元,較去年12月底的2854億美元增加了74億美元;如果加上未交收遠期合約在內,香港1月底的外匯儲備資產為2932億美元。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報告指出,2928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相當于香港流通貨幣的8倍,占港元貨幣供應量的56%。
此前的一個月,香港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已初次恢復環比增長態勢。外匯儲備資產總額連續兩個月的環比增長態勢,表明國際資金正在持續涌入香港。招商證券陳治中認為,正是這些國際資金的回流,促使港股加速完成了估值修復。
中銀國際證券執行董事白韌指出,港幣幣值的回歸和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的增長,都可以看作是資金回流香港市場的信號。
后市仍撲朔迷離
不過,港股的這一波反彈,仍如履薄冰,危機重重。麥格理指出,近期不少股價持續上漲的股份,其認購證均出現街貨量縮減現象,資金流向自一月下旬開始主要呈凈流出。與此同時部分股份如建設銀行、中國人壽、工商銀行、匯豐控股等認沽證之街貨量則升至三個多月新高,反映資金或為后市作中線看空預備。
事實上,目前歐洲經濟衰退,高債務國家財政困境,銀行體系功能受損等深層次問題,以及歐元區的內在矛盾至今未能尋獲解決方案。招商證券在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歐債危機的爆發仍然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具體時機也變得更為難以預測,歐債危機仍對全球資本市場構成重大不確定因素,其局勢的表面平靜只是假象。
招商證券認為,當前市場情緒逐漸轉向樂觀是建立在市場對已知利空因素已有充分預期的基礎之上。但鑒于今年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復雜程度,市場風險很可能會通過出乎市場意料的“黑天鵝”事件而集中釋放。目前的市場狀態下,一旦出現利空事件的打擊,全球市場可能再度出現類似去年8月一樣的全線大幅波動。
“從財報預測情況看,整體并不理想,而隨著歐元區大量債務到期,一季度的行情仍可能出現反復,不過從全年的情況看,我們仍持正面的觀點?!敝秀y國際證券執行董事白韌指出。
而華爾街大行高盛近期的言論中并未改變其去年底來的樂觀論調,高盛認為,考慮環球宏觀面發生改變,包括歐元區債務危機憂慮減低、發達國家的經濟前景轉佳,以及亞太區經濟可持續增長,決定上調對國指今年的目標12.4%,由原來12100點升至13600點,此基于預測市盈率9.7倍,及市凈率1.6倍,潛在升幅17%。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