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3日消息? 有關養老保險金入股市的話題近日再次被熱議,有媒體報道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醞釀成立專門的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管理機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告誡,基本養老金入市應重視風險問題。
去年末開始,包括證監會在內的官方機構多次表示推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投資國內資本市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12年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工作要點》也提出,今年將研究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問題。
養老金入市將成必然。由于社保基金模式的成功,一些管理層人士和學者對此擁護有加,但反對的聲音頻現,就記者采訪的相關人士觀點看,該不該入股市,入市時機,投資機制設計等頗具爭議性。
養老金縮水 應改革投資體制
據了解,我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2000年更名為企業年金)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設計。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統賬結合和部分累積制度,國家強制參加,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費,兩個賬戶長期實行混賬管理,由地方政府自行管理,統籌部分逐漸滾存巨大。
目前中國基本養老金規模約1.92萬億元。如此數額龐大的資金,國務院規定只能存銀行或購買國債。但在過去十年,由于通貨膨脹等因素,年均投資收益率呈負數。
“國內養老基金貶值風險之嚴峻,投資壓力之巨大,僅次于外匯儲備。減少社保基金福利損失和貶值風險的唯一出路只能依靠改革社保基金投資體制”,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撰文稱。
作為入市的支持者之一,鄭秉文先后兩次在《中國證券報》撰文闡述“養老金入市為何是大趨勢”。他認為,“現在不足2%的投資收益率實在太低。社保基金必須得投資,才能戰勝通貨膨脹”。他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建議賬戶基金與統籌基金應分而治之,即全國賬戶基金應全部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運營,統籌基金應委托給新建投資機構。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對記者表示,在目前收益為負的情況下,養老保險基金可以進行投資,但應注意投資項目。入市在機構中受到歡迎,他們認為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股市有助于中國目前資本市場的完善,同時提振低迷的股市。更為迫切的支持者認為現在即為入市好時機,同信證券董事長賈紹君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說,中國處在發展階段,面對這樣的情況越早介入受益越大。
投資股市 貿然進入弊大于利
不過,上個世紀80年代就研究社會保險的朱青卻表示擔憂,“這筆錢貿然進入股市是弊大于利,特別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不完善的背景下”。他說,盡管股市收益率高且遠遠大于銀行和國債,但風險更高,這個情況下既想得到高收益又無風險,很難做到。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圈錢頑疾難治養老金只賺不賠是做夢》一文援引數據顯示,2001年到2010年社保基金并不是一個穩健的增長,在最初的3年里,社保基金的收益均為超過3%,在股市牛熊急轉的2008年,社保基金收益也順勢而下。
顯然,基本養老金入市風險過高暗存隱患。“讓老人的保命錢進入股市,一旦有風險怎么辦?”朱青說。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也曾提醒,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非常復雜,反過來資本市場易變性有可能會侵蝕養老金自身功能。
多數支持者提出養老金投入股市是國際通用做法,但朱青指出,在美國,盡管股票市場中市值近40%為養老基金持有,但這不是政府所辦的社會養老基金,而是企業年金,即中國所稱補充養老保險。同時,美國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只能買國債,不能投股市。最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新加坡、智利等國養老金入市,都由個人決定購買股票,而非由機構統一投資。
朱青強調,養老金可以入市,但不能是基本養老金入市,而是企業年金。這筆錢,政府允許入市,據去年1月修訂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企業年金入股市部分不能超過企業年金凈值的30%。但相比之下,這筆錢顯得過少,截止2010年底,我國有3.71萬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1335萬,年末存量2809億元。
事實上,中國養老金構成存在嚴重缺陷。前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近期撰文指出,我國養老金近90%靠政府提供,商業保險及企業年金等占比很少。企業年金占整個養老金余額比重不足10%,商業養老保險余額也僅約1215億。而美國養老金來源主要靠企業,其總資產是政府養老金的5倍。
降低繳費率 學者存爭議
對于這種糾結現狀,朱青認為根本不應該留有這么多儲備。他透露,學者之間也爭論很大。“基本養老保險留存這么大一定說明繳費率高了,中國養老金問題關鍵是適當降低積累水平,適當降低保險繳費比率,如此把兩個問題都解決了”。
但鄭秉文在上述文章中認為,“減少福利損失就只能依靠減少和控制保險基金的增長幅度,人為將之維持在較低水平。這樣辦法只有兩個——或是全國統一降低費率,或是減少甚至取消財政補貼。但細究起來,這兩個假設顯然都不成立”。
盡管基本養老金投資機制有待改革,入市或許能夠保值增值,同時股市健康發展又需要養老金這種追求穩健投資的長期資金,但朱青援引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金融新秩序》一書中的話告誡:“很多人似乎認為,我們從金融市場的歷史中得來的智慧是,股市長期來看會提供每年12%的回報,因此強迫社會保障參與者投資股市,將有效地化解社保體系的預算問題。這不是金融智慧,它只是簡單地打賭股市的將來還會擁有過去那樣的好運”。希勒曾成功預測美國股市泡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