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4日消息? 價格跌破跌停板,交易依然進行!在全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的大背景下,這樣的“烏龍”事件發生在13日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考古中國”品種的交易中。對此,鄭州文交所解釋為交易系統故障,但目前尚沒有處理意見。
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烏龍”交易凸顯市場發展的不規范。交易規則混亂、交易系統不穩定、流程不透明等問題已成為文交所市場的通病。
交易軟件惹的禍?
“眼花了,還是交易所在搞鬼?”2月13日,在鄭州文交所開戶交易的老王發現“考古中國”品種價格已在跌停板以下,竟然還有交易,這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當日“考古中國”品種以7.53元開盤,5分鐘后100手賣單在7.21元處成交。根據交易規則,該品種當日的交易基準價格為7.53元,漲停價為7.76元,跌停價為7.45元。也就是說,當報價低于7.45元時,應無法成交。而“考古中國”當天共有900手買單成交于7.21元。直到上午11點04分,交易價格才再次回到正常的7.45元,收盤時該產品的交易價格已上漲至7.55元。
據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網站公告,目前鄭州文交所仍處于試運行狀態,試運行期至少持續至2012年5月以后。而根據文交所的《交易管理暫行規定》,試運行期間,交易品種每日漲幅不得超過3%,跌幅不得超過1%。
對此,鄭州文交所將原因歸結為交易系統故障。當日收盤后,記者致電鄭州文交所,客服人員告訴記者:“上午交易系統出現故障,目前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對于違規成交的900手交易,該人員表示文交所還沒有處理辦法。據接近鄭州文交所的人士介紹,在以往的交易中也曾出現過類似錯誤,可能是交易軟件方面存在缺陷。
“考古中國”2012年1月6日在鄭州文交所上市交易,截至2月13日收盤,短短1個月內該品種的累計漲幅達42.45%。
發展短板凸顯
鄭州文交所交易中出現的“怪相”是全國文交所市場混亂的一個縮影。2011年1月26日,國內首份藝術品份額在天津文交所上線,而后,鄭州、四川、成都、山東、湖南、北京等一大批文交所相繼開業或籌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10月,全國共計有超過60家文交所開業或等待開業。如果算上其他或明或暗的交易場所,隊伍更為龐大。
在瘋狂發展的背后,規則設計粗糙、流程不透明則成為短板。一位關注交易所發展的人士認為,跌破跌停價,交易卻仍然進行,這是典型的規則設計粗糙,“整個系統還沒有完全調試好就匆忙上線,連這些基本的錯誤都會出現。”此外,“很多品種在上市交易之前,評級怎么定,價格是多少,完全是交易所內部說了算,藝術品原來的持有人是誰也一概不知。”這位人士認為,這種流程中的不透明是文交所當前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
針對一些交易場所中出現的問題,2012年2月2日,證監會牽頭召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要求各地區清理整頓各種從事權益類交易、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以及其他標準化合約交易的交易場所,并在6月30日之前完成各項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