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6日消息(記者 吳開詩 實習生 段燁)白天干活,晚上打牌搓麻將,少有文娛活動,這是海口農村群眾的生活情況,文化娛樂單調而乏味,有些農村出現讀書聲、鑼鼓聲、歌聲不如麻將聲高的怪現象。如何推進農村文化建設,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適應,成為海口“兩會”上代表委員的熱議焦點。
讀書聲鑼鼓聲歌聲不如麻將聲高
海口市人大代表馮清貴認為,由于活動經費拮據,文化人才缺乏,文化設施簡陋等,村鎮文化功能減弱,地位降低,文化生活“貧窮”,農村普遍存在看戲難,文化生活較單調的問題。
目前,我市農村主要文化生活方式是白天外出務工、務農,晚上以看電視為主,相當一部分人主要娛樂方式是打牌、打麻將。由于與先進文化接觸少,現代文明知識嚴重缺乏,大多數農民精神文明領域出現“斷層”,致使封建迷信、黑色文化死灰復燃,出現農村文化室不如寺廟建得好,讀書聲、鑼鼓聲、歌聲不如麻將聲高的怪現象。
挖掘鄉土文化 讓官民“兩條腿走路辦文化”
農村文化建設是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是政府所應承擔的公共責任,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馮清貴建議,要建立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市、區、鎮三級要將有限的財力向農村文化事業傾斜,不斷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大力挖掘農村傳統文化資源,培育健康向上的鄉土文化。繼續開展送書、送戲、送電影等文化下鄉活動。要根據本地實際,以城市帶動郊區,以集鎮帶動鄉村,積極發展農村文化市場,走“官辦文化”與“民辦文化”相結合之路,讓政府與民間“兩條腿走路辦文化”。
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我市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但整體服務水平還比較低,覆蓋范圍不夠寬,城鄉居民在醫療衛生、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公共文化體育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
市致公黨認為,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為導向,為農民創新創業創造條件,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有序推進農村公共服務發展。滿足廣大農民對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本設施、文化體育、農技推廣、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是政府的基本職責。
除此之外,創新供給方式,實現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應逐步向各類社會組織開放。同時,必須采取綜合有效的措施,培養大量復合型的農村公共服務專業人才,并保持專業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