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6日消息(記者 黃敏 實習生 魏靈玲)《海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建設10個設施完善、服務配套、環境優美的特色風情旅游小鎮,到2015年,每個中心鎮形成一個主打產業或特色品牌,鎮域經濟實現新突破。“中心鎮的建設應該規劃先行。”“中心鎮的建設一定堅持一鎮一品,不可能搞重復建設。”“黨代會里提到了單列鎮的思路,說明中心鎮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好的方向。”15日,參加市兩會的政協委員們就中心鎮建設進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實地調研
中心鎮建設有喜有憂
喜 鎮域經濟初步形成七大產業區
據海口市政協調研報告顯示,海口市鎮域經濟初步形成了七大產業區,同時都市農業發展進一步提速,尤其是抓住了生態循環示范區建設,帶動海口市以畜牧業為主線,以沼氣建設為紐帶,種、養、沼互相促進的生態循環農業,以及羊山地區的特色水果和耐旱節水瓜菜及壅羊養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冷藏保鮮、加工和配送業等產業,都得到了市里專項資金的支持。
憂 中心鎮建設面臨四大瓶頸
雖然如此,但依然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城鎮結構體系不合理,各鎮經濟和人口規模普遍偏小,缺乏鄉鎮產業支持等,以城帶鄉實力不足,鄉鎮規劃滯后,忽視制定鄉鎮的發展規劃或者執行規劃銜接不緊等。長年關注中心鎮建設的政協委員吳光亮歸納出了制約海口市中心鎮建設發展的四大瓶頸。
其一,政策落實不夠到位或缺乏促進鎮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如中心鎮建設用地的指標、土地出讓稅金的返還、建設的啟動資金等問題都缺乏研究。
其二,規劃水平總體不高。中心鎮的總體規劃水平仍然不高,沒有將農村產業平臺、人口集聚以及水、電、交通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
其三,投入資金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市加快中心鎮發展的瓶頸,造成了中心鎮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薄弱。目前幾個中心鎮還只是簡單的商品交換集合地,沒有規模的產業和人口。
其四,管理權有限。目前大量的職能僅集中在市政府各部門,嚴重削弱了鄉鎮一級政府的管理能力。市政府曾經提出下放權限問題,但是對接的效果很不理想,出現“有權管不了事,管事沒有權”的現象,造成做事效率低下或沒人管事的狀況。
委員觀點
堅持一鎮一品最重要
政協委員舒曉燕希望自己的想法能為中心鎮建設提供一點幫助:“我覺得堅持一鎮一品是最重要的。”舒曉燕說,每個鎮只有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突出經濟實體,才有競爭力。“這就需要一個總體的布局規劃,并且一定要做到執行規劃。”她說,定好了方向,中心鎮的建設才不會“走彎路”。她還表示,發展好了中心鎮,可以帶動周邊的一大片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以就本鎮的獨特產業形成產業鏈,如一邊提供原料,另一村就負責加工,有門路的村民就可以負責銷售,或者聯合企業形成“公司+農戶”的方式來帶動,都是非常可行的。
吳光亮委員提出,海口有十個中心鎮,可以規劃建設十個工業園區。每個中心鎮集中力量發展一個主導產業,在主導產業基本形成后,或繼續做大做強,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或是在做大做強后,再向多元產業的方向發展。例如,云龍鎮和龍塘鎮,要搞好工業功能區建設,推動招商引資;紅旗鎮和三門坡鎮,通過完善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和傳統集貿市場,向以市場流通為主的專業鎮發展;舊州鎮要挖掘具有優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景觀,搞好旅游開發,帶動村鎮建設。
周道斌委員指出,在旅游風情小鎮的建設中,文化是靈魂,景觀是基礎,產業是支撐。“沒有文化就沒有品位,沒有景觀就沒有游客,沒有產業就沒有生命力。”他說,要認真組織各界專家、學者采風研討,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并融入規劃,突出特色,避免“空殼化”。打造“一鎮一色”、“一村一品”、“一戶一園”、“一園一景”,促進旅游風情小鎮健康有序發展。
?
?
???相關鏈接
新年謀劃新起點 海口瓊山區中心鎮建設開春馬力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