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市中心倭馬亞廣場。 余 芮攝
隨著敘利亞局勢的日益緊張,敘諸多反對派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敘利亞反對派究竟是些什么人?為什么他們不能走向聯合?他們對敘利亞國內局勢發展有何影響?期望本版文章能為您提供部分答案。
引子
去年11月9日,在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位于開羅的總部,一場由阿盟高級官員和敘利亞反對派代表參加的會議即將召開。雙方將就與敘政府展開“全國對話”進行磋商。然而,反對派代表還未進入會場,就遭到了會場外示威分子的“雞蛋襲擊”,狼狽不堪,與阿盟領導人的會面也因此推遲。這群扔雞蛋的示威分子同屬敘利亞反對派,但他們堅決反對與敘政權進行對話。這場“鬧劇”般的內訌暴露出敘利亞反對派內部深刻的矛盾。可以說,敘利亞危機爆發至今,諸多反對派別并未像西方所設計的那樣“走向統一和團結”,仍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況。
敘利亞其實一直有反對派存在。早在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時期,穆斯林兄弟會等激進宗教團體就曾對敘政權構成嚴重威脅,并發起武裝叛亂,后遭強力打壓。騷亂爆發前,敘利亞也有全國民主聯盟等反對黨進行活動,但它們均未獲合法地位,勢力弱小。由敘利亞執政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為主導,包括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敘利亞共產黨等黨派在內的敘全國進步陣線在敘人民議會占2/3議席,國家政治生態中并沒有反對黨的活動空間。
2000年,阿薩德總統去世,其子巴沙爾接任總統,敘利亞改革氣氛一度濃厚,外界稱之“大馬士革之春”。敘國內反對派受到鼓舞,活動日趨公開化。2001年1月,超過1000人公開簽名,號召進行全面政治改革。但改革進程過快,引起敘政權內部強硬人士不滿。隨著管控日益趨緊,部分活躍人士遭到逮捕,“大馬士革之春”匆匆結束,反對派活動再次轉入地下。2005年,受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刺案影響,敘利亞承受較大國際壓力,被迫從黎巴嫩撤軍。反對派趁機發力,部分獨立黨派包括全國民主聯盟、庫爾德民主聯盟、敘利亞未來黨和一些民權人士等共同簽署《大馬士革宣言》,號召反對派組織聯合,進行非暴力民主運動。這次運動同樣遭到打壓,但《大馬士革宣言》帶來的影響卻一直持續。部分發起人流亡海外,在美法等國的支持下,繼續進行反敘活動,而沉寂多年的穆斯林兄弟會也借機開始重新發聲。
受內外因素影響,敘利亞于去年3月開始爆發反政府示威。敘利亞國內外反對派視之為千載難逢的機會,老反對派煥發新生,一些常年受打壓的異見人士重新活躍,同時,新的反對派團體也紛紛成立。目前,敘利亞境內外形形色色的反對派團體共有數十個。
全國委員會——
寄望西方幫助奪權
以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為主的海外反對派自成立之初,就希望仿照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模式,在西方助力下奪取政權。
全國委員會于去年10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宣告成立,旨在形成統一反對派框架,目標為推翻并取代敘利亞現政權,聲稱反對外國干預,但同時呼吁國際社會“保護敘利亞人民”。它由約250人組成,領導機構為9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采取輪流主席制,其大部分成員是遜尼派穆斯林,也包括一些基督徒和庫爾德人,但至今沒有一位阿拉維派代表,混雜著世俗異見分子和穆斯林兄弟會等宗教人士。值得一提的是,該委員會大約40%的成員長期流亡海外,西方國家對其的影響不言而喻。據一位全國委員會成員透露,該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內部管理非常混亂,而且根本沒有建立起與敘利亞國內民眾的廣泛聯系。他譴責一些長期流亡海外的異見人士企圖借抗議撈取政治資本,圖謀在未來權力蛋糕的分配中占據一席之地,且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西方勢力。
全國委員會現任主席為布爾漢·加利溫,目前為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教授。他1945年出生于敘利亞霍姆斯。1971年,由于無法忍受國內日益緊張的政治氣氛,加利溫遠赴法國,但他一直保持著對敘國內政治運動的關注,并于2001年回到大馬士革舉辦政治論壇,號召民主改革。他也是2005年《大馬士革宣言》的簽署人之一。敘利亞爆發騷亂后,加利溫就立即開始組織敘利亞海外流亡團體進行聯合,并得到西方大力支持。但他在全國委員會內部并非一言九鼎。
該委員會另一位重量級人物是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現任領導人穆罕默德·沙格法。他出生于敘利亞哈馬地區一個宗教世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作為穆斯林兄弟會哈馬地區領導人,參與針對敘政權的武裝斗爭,遭鎮壓后,長期流亡伊拉克。現在敘利亞的中年人,都會對上世紀阿薩德總統執政時期那場騷亂記憶猶新。從各方面講,這次危機幾乎就是上一次的翻版。相比之下,那次騷亂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更加激烈,當時的主力正是穆斯林兄弟會。他們在各地不斷開展暗殺、游擊戰等顛覆活動,企圖推翻“異教徒”阿拉維派對敘利亞的統治。斷斷續續的騷亂持續了十幾年,到80年代初達到頂峰。穆斯林兄弟會的武裝派別一度攻占了哈馬首府,并控制長達10天之久。阿薩德總統隨即采取一系列嚴厲措施,通過強力軍事鎮壓控制了局面,也釀成中東歷史上著名的“哈馬慘案”。西方媒體當時報道有數萬人被殺,多達80萬人逃離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在敘國內成為非法組織,其成員大多逃往海外。目前,境外的穆斯林兄弟會可謂是結構最為完整、訴求最為明確的反對派,希望借機一舉推翻巴沙爾政權,完成此前未竟的事業。他們在全國委員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次新仇舊恨交織在一起,絕不會輕易向巴沙爾政權妥協。但穆斯林兄弟會多年來遭受阿薩德父子的強力打壓,在國內并沒有太多政治根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