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8日消息 “首屆海口之春旅游藝術節的精品演藝樣樣精彩,特別是加拿大八彩虹樂隊帶來的《旋舞提琴》,將舞蹈與小提琴兩種表演形式完美合一,讓人享受到了聽覺和視覺上的大餐!”這是2月7日晚上海口之春藝術節閉幕時,市民彭小姐的肺腑之言。
近年來,海口積極探索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的發展之路。該市今年的“兩會”期間,多位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建議:要把文化建設納入海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探索促進文化與經濟融合,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培育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商務會展等產業集群,形成文化產業、旅游業、會展業、休閑娛樂業、健身體育業、影視業等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鏈。
以文化活動促進旅游
熱氣球婚禮節、旅游婚慶節、萬春會、南方合唱藝術周……一個個節慶、文化活動,正在不斷提升海口的知名度,也無形中拉動了海口的住房和餐飲消費,增加了該市的旅游收入。從剛剛謝幕的首屆海口之春旅游藝術節可以看到,文化藝術對海口旅游業的影響力不可低估。
“今年1月份,海口的酒店客房入住率是歷年來最高的,這與海口之春的舉辦息息相關,光是2000多人的演職員隊伍,就有很大的消費實力。”海口市酒店協會負責人在前幾天的一次行業會議上透露。
來自海口市旅發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海口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2.17萬人次,同比增長12.8%;實現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2%。
海口市旅發委負責人認為,海口之春面向市民和游客兩個受眾市場,跳出“以節論節”的常規做法,將藝術節與海口鄉村游、會展游、環島常規旅游線路結合,統籌發動旅行社協會、酒店協會、景區協會和商品協會的資源和力量,設計了“看演出,游海口,觀海南”的全新旅游線路。
據了解,藝術節舉辦的46天期間,總共有94家旅行社、45家酒店組織了2.6萬游客,以團隊為單位觀看了演藝節目。
今年是海口的“城市營銷年”,該市將繼續組織高爾夫和游艇兩大論壇、第二屆“海口之春”旅游藝術節等重大活動,提升海口熱帶濱海都市旅游的知名度。
文化與旅游相融合
海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口還有“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的騎樓老街,更有五公祠、瓊臺書院、丘濬墓、海瑞墓、秀英炮臺等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
海口可資開發的文化類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一位旅游規劃專家認為,海口深厚的文化資源需要轉化為生產力,走文化與旅游融合之路將大有可為。
最近幾年,海口市的文化產業和旅游行業正呈融合的發展之勢。如熱氣球婚禮節、旅游婚慶節、高爾夫世界杯、高爾夫論壇和游艇論壇等,都是旅游與文化聯姻的產品。
海口市文體局負責人表示,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大背景下,“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因此,推動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提升海口的整體文化實力,應該成為建設魅力獨特的“文化強市”的前提。
據介紹,海口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增強文化旅游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整合利用全市范圍內的歷史文化遺產,重點打造五公祠、海瑞墓、丘濬墓等文物旅游景點;同時圍繞風情小鎮建設一批文化名鎮和文化名村,打造一批代表海南文化特色、具有較高文化品位、廣受市民游客歡迎的文化旅游景點。
文化旅游前景廣闊
按海口市發改委的規劃,“十二五”期間,該市的旅游項目將圍繞四大主題公園開展:一是位于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地區的“東寨港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占地面積100公頃,其中濕地占60%,已完成概念規劃,正在編制控制性規劃,計劃今年開工,2015年前建成;二是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將按5A級景區的標準,打造世界級火山文化旅游勝地,目前該項目已經進行了推介招商,《控制性詳規》的編制工作正式啟動,其中火山光影夢幻樂園項目預計在2015年前完成;三是總投資300億元,占地6000畝的長影海南世紀城,也已進入概念規劃設計階段,今年有望動工建設;四是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將遷往龍華區新坡鎮南黎山區域,完成階段性規劃設計后,今年內也將動工建設。
同時,海口市將重點實施四大文化工程:一是總投資96.6億元,占地面積146.76公頃的五源河文體中心,將建設體育場、體育館、音樂廳、劇院、商務會議中心、冰雪世界及主題商業中心等,預計今年6月動工,2017年建成;二是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整治,計劃投入47億元,打造成為最能彰顯海口歷史文化特色的商業綜合區域,目前已對331處歷史建筑實施了掛牌保護;三是文博項目,主要是投資20億元對海瑞墓、五公祠、丘濬墓等進行大規模的修繕和周邊環境整治,其中海瑞墓將建成全國最大的清官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五公祠將建成海南歷史文化資源展示核心區,丘濬墓將建成開放式公園;四是計劃建成“一港三園”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目前創意產業園一、二期已開園,規劃在美安科技城中建設占地2000畝的文化創意園區。
?
相關鏈接:
海口之春旅游藝術節閉幕式17日晚海口電視臺播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