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膠者多為二級批發商
天津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注膠蝦”早在7年前就已經出現過。而陳敏則告訴記者,早在10年前,“注膠蝦”就已經在市場中存在。這兩個說法都與上文中相關網帖形成了呼應。
那么存在如此之久的“注膠蝦”為何直到現在才真正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為了查清“注膠蝦”存在的原因,就必須找到“注膠蝦”的來源——究竟是誰在給蝦注膠?
據陳敏介紹,王頂堤批發市場中的商販大多為二級批發商,從一級批發商手中拿貨時,蝦都是好的,問題就出現在部分二級批發商手上。據她透露,那些專門做“注膠蝦”的批發商,每戶都有自己的作坊,但彼此間保密。
為了弄清注膠作坊是如何操作的,《法制日報》記者前往天津市工商局,試圖詢問是否有已經查處的案例。該局宣傳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關于“注膠蝦”的信息一律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發布。
《法制日報》記者隨后又來到天津市食安辦所掛靠的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該局餐飲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領導去開會了,想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通過“天津食品安全網”。
陳孟龍也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在王頂堤市場中既未發現有人弄虛作假的注膠行為,也未發現售賣“注膠蝦”的行為。
而這一說法卻與市場中一些商戶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的信息相左。據多名商販透露,就在2月19日凌晨,有一名商販就帶著執法人員前來指認了一批發商向其銷售“注膠蝦”。
官方信息中關于如何“注膠”最翔實的描述,來自于2011年9月的一條新聞——《三個小販一上午造350斤“注膠蝦”》。該新聞講述的是天津市工商局寧河分局所破獲的一起非法注膠案件。
工商部門披露了整個注膠過程:不法商販從市場上以每斤17元至20元的價格收購大批養殖蝦。把保鮮劑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溫水里,通過水泵將膠水壓到噴槍中,再把噴槍上的針頭刺入蝦頭,按壓噴槍的開關,“膠水”很快就被注入蝦頭中,等“膠水”在蝦頭中冷卻固化后,就可以銷售了。
明膠提供者稱質量不能保證
那么這些被注入蝦體內的膠究竟來自何處,是否有毒?《法制日報》記者以蝦販的身份,致電天津及周邊地區的多家明膠生產商,證實了明膠的確切來源與種類。
河北衡水市的一家明膠銷售商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己經常給山東、天津等地的水產商供應明膠,他們選用的都是一種規格為“180動力”的食用明膠,一般用于做肉皮凍、軟糖等。而當記者問其是否會吃出問題時,這名負責人慌忙稱:“這個我可不敢保證啊,你得自己負責。”
天津本地的一家明膠生產企業銷售經理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一般都是工業明膠,食用明膠也有,但是沒有相關證件和手續。當記者告訴他自己是一名水產商時,他在電話里笑著連稱“理解理解”,并告訴記者,天津一個地區的多個水產戶都是向他買的明膠。
這名經理向記者解釋,食用明膠一般不會吃出問題,但是也看品次:“只有頭道膠是可以吃的,一些小廠商賣的很多都是次道膠,那個質量沒法保證?!?/p>
無論工商部門、食安辦還是王頂堤市場,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這次天津市非常重視對“注膠蝦”的打擊,已經采取了極為嚴厲的手段形成全面圍剿。記者從天津市食品安全網上看到,這場圍剿被稱為“‘注膠蝦’十日清查專項整治行動”。
而大多數老百姓所關心的,還是“十日”以后的情況。在與記者對話過程中,一名小商販前來找陳敏,稱自己剛剛在前面一個攤位買的好像還是“注膠蝦”,問該怎么辦。
陳敏的回答耐人尋味:“很多販子之前的‘注膠蝦’也都沒賣完,暫時凍起來,等風頭過去了再賣。我估計也不會很久?!?應采訪者要求,文中當事人為化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