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在國內的車險市場發展歷史上,2012年的2月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本月(2月)15日,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時,中美雙方發布了《關于加強中美經濟關系的聯合情況說明》,其中提到允許外資公司從事交強險業務。
外資加入會使得相關領域里的競爭更加激烈,這是我們在其他領域里普遍看到的,而交強險迎來外資,會給市場一個怎樣的競爭呢?
如果回顧一下交強險這幾年來的數據,不難看出,除了2008年國內實現盈利之外,其他年份交強險一直呈現虧損。這其中原因很多,懷疑也很多。不少專家懷疑各公司將商業車險的賠付成本和費用向交強險轉移,從而提高了交強險賬面上的支出。那么,外資進入交強險市場,就可能讓交強險數據更為科學有效,分析起來也更為真實。同時,我國車險的理賠水平以及險種的保障范圍與歐美國家相比,仍然有比較大的差距。而市場可能在外資與內資的這種競爭中獲得質量的提升,老百姓感受到的服務也會更好。
對于這塊大蛋糕,外資保險公司的積極性有多高?
外資保險公司對交強險覬覦已久,據媒體報道,較早進入中國財險業務的利寶互動財險公司,就曾經嘗試進入車險業務,與一家中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商業險和交強險分屬于兩家不同的保險公司,不過由于之前不允許外資進入交強險領域,這樣的合作方式多少會給車主或保險公司帶來流程上的麻煩,影響到業務的正常推進。交強險被看作是拓展商業車險業務的一個重要依托,所以此前,國泰、美亞、太陽聯合、利寶互動等多家涉外資財險公司都對涉足交強險抱有強烈的意愿,并開始積極準備相關人手和系統,進行一些包括人員、培訓、理賠服務等方面的各種前期工作。不過要真有公開動作,可能開要等待國內具體部門政策的落地。
相關解讀:競爭加劇將推動車險市場發展
一面是外資保險公司的躍躍欲試,一面卻是國內交強險業務的虧損連連,交強險市場究竟是一塊怎樣的大蛋糕?內資公司、保險業專家對于市場開放又是怎么看的?
數據顯示,2011年交強險保費收入983.42億元,蛋糕大,盯著的人多可想而知。外資公司一直以來的垂涎,國內保險業巨頭顯然是有準備的。人保財險以及平安財險等公司的內部人士表示,外資企業在方案設計、企業運營方面有明顯優勢,但中國車險行業仍然沒有完全市場化,里面的利益分配錯綜復雜,而人保、太保以及平安等大型國內保險企業已經擁有龐大的網點以及廣泛的知名度,外資公司的進入近幾年不會給大保險公司造成明顯壓力。就像銀行業開放后,外資的份額并沒有大幅提升,而保險業開放后外資也沒有占據很大的份額,所以他們認為交強險的外資引入也會比較平穩。
業內專家指出,一方面,近年來交強險的費率呈現下降趨勢,保費收入減少,但同時,國內路上的車越來越多,車輛的事故糾紛上升,導致交強險的賠付率不斷上升。同時也有兩種情況,一是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賠付控制上較為寬松,導致交強險的賠付成本較高;另一種則是因為對承保車輛的監管不嚴,導致不少車輛出現“低保高賠”的現象。
不過,交強險是拓展商業車險的捷徑,這是業內公認的,所以盡管不賺錢,保險公司還是緊緊抓在手里。專家指出,開放交強險有利于引進一些國外創新的產品、先進的理賠概念和技術支持,其帶來的鯰魚效應將推動整個車險市場的發展。另外,競爭的加劇有利于推動費率一定程度地市場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