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南瓊北地區農業依舊受低溫寡照天氣影響
設施農業在小農戶推廣中遇“瓶頸”
編者按: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冬季瓜菜一直是海南的“主打產品”,這也讓海南成為全國人民的“冬季菜籃子”。然而,近幾年來,冬季的低溫寡照天氣對海南的冬季瓜菜生產——尤其是五指山以北地區的冬季瓜菜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海南農業抵抗災害能力弱的不足,如何提高海南農業的抗災能力,讓農業不再“靠天吃飯”,成為當前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
海口網2月23日消息? 面對這樣的持續低溫寡照天氣,最好的辦法就是建設蔬菜大棚,采取調溫控濕的方法,來確保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對于今年海南瓊北地區再次遭遇低溫寡照天氣侵害的情況,相關農業專家這樣告訴記者。
設施農業可有效提升農業抗災能力
據了解,低溫寡照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對早稻播種、出苗生長和移栽不利;對橡膠炭疽病和白粉病防治不利;對果樹葉片光合積累、病害防治、荔枝花穗生長不利;對海南冬種瓜菜移栽、營養生長或開花結果不利,喜溫性瓜菜生長受到抑制,開花坐果期瓜菜落花落果現象嚴重并易出現畸形果,商品率下降。
“但是如果采用建設蔬菜大棚等方法后,就可以有效確保農作物的生長溫度以及適度,同時,大棚也可以降低農作物感染病蟲害的幾率,增加產量和品質。”據介紹,以噴滴灌和設施大棚為特征的設施農業可以有效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有些人認為海南是“天然溫室”,不需要發展設施農業。其實不然,雖然海南的氣候條件適宜農作物生長,但同時也面臨著高溫、病蟲害及最近幾年接連出現的低溫寡照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海南發展設施農業比北方地區具有投資少、運行成本低、收益高等特點,應該把握自身自然環境優勢,發展具有海南特色的設施農業。”相關農業專家說。
“海南最近幾年一直在推廣設施農業,實踐證明,在大棚里種出來的瓜菜產量,要比普通菜地高出不少。”海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處長陳文河告訴記者,受今年低溫寡照天氣的影響,五指山以北地區瓜菜的上市時間普遍推遲了15至20天,這就對瓜菜的產量和價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有些采用大棚種植的,不但上市期沒有推遲,還提前了幾天,平均下來每畝增收2000元左右。”
海南設施農業在小農戶推廣中遇瓶頸
“我們也知道建設大棚對種菜有好處,但仔細算算還是有些不劃算。”澄邁縣菜農鄧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家總共種植有4畝多地,如果要建設大棚的話,每畝至少需要投入1萬多元,“就算建大棚,每年多收的那些菜還不能把成本收回來,而且,大棚還要面臨被臺風等自然災害損害的危險。”
鄧先生的話道出了不少海南菜農的心聲,由于種植面積小、分散經營等因素,不少農戶都不愿意建設設施農業,導致他們每年只能“靠天吃飯”。
據海南省農業廳介紹,近年來海南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海南設施農業補貼資金的支出分別為1.76億元和1.97億元,平均每年增長3萬畝。
同時,記者也了解到,目前海南的設施農業主要集中在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之中,個體農戶自己建設設施農業的比例很小。
“所以目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轉變生產方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海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處長陳文河說,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千家萬戶”的生產方式已經不合時宜了,必須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只有實現了組織化,才有可能實現集約化、規模化、信息化,提高海南的農業綜合競爭力。
?
相關鏈接:
海南今年冬季低溫寡照天氣多 對農業產生不利影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