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27日消息? “幼兒園的孩子就有作業了?!還要買好幾本教材!”近日,海南省海口市有市民向記者反映,不少幼兒園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多門課程,孩子游戲時間減少,上課方式及教學安排接近于小學,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日益嚴重。對此,記者走訪部分幼兒園,經采訪相關人士后發現: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同時,家長也是重要的“推手”。
?
現象:幼兒教育“小學化”日漸盛行
隨意走進一家幼兒園就會發現,再小的孩子都有書包,包包里面除了水壺、衣服等簡單生活用品外,一般還裝有幾本教科書,科目則大同小異,例如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等等。
在海甸島博愛幼兒園,單園長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小班的孩子課程比較簡單,以玩樂游戲為主;但是,中班、大班開始,老師們每周會有相應的教學任務;而學前班的孩子,則會逐步像小學生一樣對待,每節課時從30分鐘延長至45分鐘,學習難度也有所提高,其目的是“與小學教育銜接,有利于提前過渡”。
而在坡巷路附近的另一家幼兒園內,記者了解到,這里每一個孩子入園開始就有7本教材: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美術、音樂。其中,數學教材從認識數字開始,到大班,便要求孩子掌握簡單的加減運算了。
不僅如此,“有些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已經跟一年級學生一樣,上課時需要乖乖地把雙手背在身后、回答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課后還有家庭作業……”此前,做過學前教育相關調研的教育界人士吳素秋這樣向記者描述。
分析:幼兒園、幼教是主因家長成“推手”
王女士是一家民辦幼兒園的幼兒教師,也是一名5歲孩子的媽媽,她告訴記者,海口現有民辦幼兒園數量很多,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在民辦園完全市場化運作的情況下,一些幼兒園為了招生需求,拼命迎合家長的心理,片面強調孩子的文化課成績,而忽視了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此外,現有幼兒教師隊伍的準入門檻較低,許多幼兒園老師并不真正具備幼教資格,有的甚至完全不懂幼兒啟蒙教育的特點,常常將“教孩子背會了幾首兒歌”“讓孩子記住了幾句英文”作為自己的“教學成果”而沾沾自喜。王女士認為,類似這樣的幼兒園和有這樣的幼教,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現象便不足為奇。
海口運運藝術幼兒園園長陳少萍告訴記者,增加孩子文化課課程,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家長有要求”。她說,不少家長由于平時過分溺愛孩子,養成孩子“不聽話”的毛病,所以有家長要求老師在放學的時候為孩子“布置家庭作業”,目的是讓孩子在“老師”的壓力下多學點東西。
吳素秋也認為,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家長的心態十分關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的辦學導向。她說,現在獨生子女多,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寶貝,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覺得教育就得從小抓起,幼兒園教育更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了給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不少家長認為有必要提前學習一些文化課程,并常常以此為標準評判一家幼兒園的優劣,這使得不少迎合家長需求的民辦園,不得不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
專家建議:寓教于樂重在培養學習興趣
不遵循幼兒身心成長規律,盲目“小學化”發展的結果一定是弊大于利的。吳素秋指出,幼兒教育“小學化”“無疑搶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戲的權利,抹殺了孩子天真快樂的天性和自我創作的興趣,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甚至讓部分幼兒對學習產生不同程度的害怕和恐懼,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她認為,一方面,家長應放平心態,科學、理智地評判幼兒園教育,保護孩子的童真和快樂;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幼教隊伍培訓,同時加強對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監督,倡導“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保教結合”的方式,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布朗幼兒園園長郎俊菊提出,幼兒教育應是多方面的素質教育,幼兒養成的行為習慣、學會的文明禮儀,都是體現教學成果的一個方面。她認為,幼兒園文化課程的設置,目的并不在于讓孩子掌握多少文化知識,而重在啟蒙和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