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星級服務出租車微信車隊隊長蔣燁,平常用微博和微信為乘客提供服務。 魏志陽 攝
這個的哥有點潮:發微信織微博約生意,擁有不少鐵桿粉絲,還有個微信車隊
“微信”的哥,是怎樣月入上萬的
蔣師傅的微信號碼是1787962899,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找他約車
蔣燁,39歲,杭州人,是位資深“的哥”。開了10多年出租車,從富康、桑塔納、紅旗、帕薩特,再到如今的現代索納塔,幾乎杭州所有的出租車車型,他都開過。
在很多同行人眼中,蔣師傅挺潮的:平時做生意,藍牙耳機不離耳朵,兩只手機不離身,一個用來接電話,一個用來上網。就連他招攬生意的方式也很獨特——聊微信,織“圍脖”。
如今,通過微信和微博,他手頭上積攢了不少鐵桿粉絲,只要想約車,保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轉行開白班,嘗試用網絡找生意
開了10多年出租車的蔣師傅之前一直都是開夜班。直到去年6月份,發生了改變:由夜班轉開白班。
“當時,白班生意不好做,原來的那個白班司機不干了。找不到人愿意開白班。我只能硬著頭皮,自己上了。”
開了兩個月,錢賺得并不多,這讓原本不愁生意的蔣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怎么拓展業務,增加收入?”他想到了一個點子,在網絡上找客人。
“最初,我只是在19樓、趕集網、58同城這些網站上發布一些約車信息。如果有人需要包車,或者市區用車費用在50元以上的約車,都可以打電話給我。”信息發出后沒多久,就有人打電話過來咨詢。漸漸的,也有生意找上門來。
“現在有很多在浙大紫金港校區的留學生喜歡找我去機場,這里頭有不少都是當時通過網站找到我的,成了我的回頭客。”嘗到了甜頭,蔣師傅覺得在網絡上招攬生意,是個不錯的辦法。
去年11月17日,蔣師傅生日,老婆送了他一部三星P1000。有了這個新手機,他又嘗試了新的辦法——微信和微博。
微信約車,引來不少鐵桿粉絲
蔣師傅的微信叫“杭州預約出租車微信群”,一看就知道是預約出租車的。
“一開始,我還不怎么會用這個東西,不知道如何讓人知道我的存在,只能厚著臉皮找人介紹自己。”蔣師傅會定位查找附近的網友,挑選一些,和他們打招呼,“你好,我是出租車司機,想約車可以找我。”
蔣師傅形容,在網上發微信,就像在網上隔空發名片,非常適合出租車司機這種流動性強的人之間溝通,很有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開始有一些微信網友主動聯系他。“我記得,第一個主動找我的網友,就是覺得還有人在微信上找生意,挺有趣的。雖然,他最后沒找我約車,不過卻留下了我的聯系方式,成了我的潛在客戶。”后來,慢慢的還真有網友通過發微信,找到了蔣師傅約車。
“有一次,我送客去機場后回市區,才開出沒多久,就看到微信上有個人呼我,也是從機場回市區。我試著和她聯系。”原來,這位乘客也是送朋友去機場,正想打的回市區。在肯德基吃東西,玩微信的時候,搜索到蔣師傅的微信,就試著聯系他。
“我立馬就掉頭返回機場,接上了這位乘客。”現在,這位乘客已經成了蔣師傅的忠實粉絲,每次去機場都會第一時間聯系他。而在蔣師傅的號碼簿里,存著30多個通過微信找到他的乘客號碼。
現在,蔣師傅還在新浪微博上開通了微博“杭州出租車預約”,這個微博已經吸引了130多個粉絲,上面公布了他的業務范圍以及約車方式。
日均預約三四個,月收入上萬元
微博和微信,這個新方式已經為蔣師傅積累了不少粉絲。如今,他每天基本上會接到三四個約車,收入也隨著增加。
蔣師傅說,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耗。他給自己的約車費用訂了一個條件,市區50元起預約。現在他每天的營業額大約是600多元,除去油費和班費,大約一天能賺三四百元。這樣,一個月的收入就上萬了,成了名副其實的“萬元的哥”。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前天的生意是怎么做的:
前一天晚上,他接到乘客約車去機場。早上6點35分接上乘客,從位于城西的上郡小區出發,去蕭山機場,花了一個多小時,車費大約160元。
從機場回來,去濱江,接了一腳生意去市區。大約50多元。也就是說,等一些普通的哥早上8點上班的時候,蔣師傅已經有200多元的營業收入在手了。
回到市區,他開始掃馬路,做了幾腳生意。大約12點左右,他又接到一個乘客打來的電話,說要從三墩去省公安廳。當時,他正好在附近,第一時間趕過去,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車費是54元。
送完乘客,他做生意到望江門,吃了一碗面。沒過多久,又接到前面那個乘客的電話,再把乘客從省公安廳送回三墩。這樣一腳生意下來,又賺了50多元。接下來,再繼續”掃馬路”,一直到交班。
下班后,蔣師傅毛估估了一下,從早上6點35分開始做生意,一直到下午4點半交班,他前天一天做了三個約車生意,一天的營業額大約有700多元。
生意忙不過來,組建微信車隊分憂
生意多了,就會碰到一個麻煩:萬一在同一時段之內,接到兩個預約,該怎么辦?
“我也有這個煩惱,不過,現在我有了一個微信車隊,解決了這個顧慮。”蔣師傅的微車隊現在有10個的哥,8個白班,2個統班。每個司機都有自己的代號。
平時,大家都靠微信聯系,其實挺方便。“我平時如果有生意忙不過來,就會在微信上喊一下,如果誰有空或者誰在附近,就會馬上在微信上答復我。同時,他們如果有生意忙不過來,也會呼我。”
這不,蔣師傅剛剛接了一個電話,有乘客約了晚上6點半去機場。“晚上6點半這個時候,白班肯定下班了,只有做統班的,比較方便。”他在微信群里喊了一下,“5號,5號,你晚上有空嗎,能不能在晚上6點半,送一個乘客去機場。”
才過了一會兒,5號“的哥”就應了,“沒問題,我有空的,你把聯系發給我。”
很快,一個約車就搞定了。蔣師傅說,有時候車隊是團體合作,互相介紹生意。大家在做生意時,都會給乘客派名片,上面有我們的電話、微信號、微博。知道的人多了,生意的雪球自然而然越滾越大。
浙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馮鋼教授:個體創新的星星之火越多越好
這個的哥招攬乘客的做法非常有創意。的哥用微博和微信找生意,我還是頭一次聽說。
現在都在提倡社會化管理創新,我倒覺得創新的關鍵在于能不能把社會參與能力培養起來,創新過程本身最好也要讓群眾參與進來。
這個的哥的這種做法就是一種來自老百姓自發的創新,我們的政府應該支持來自民間的創新,同時鼓勵這種創新,為它提供創新的平臺。由這樣的個體創新,來引發行業創新,乃至社會創新。
總而言之,這樣個體創新的星星之火,應該越多越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