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本周三(2月29日)的第二輪3年期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中共向800家銀行注入5295億歐元資金,超出去年12月21日第一輪LTRO時的4890億歐元。
對于規模空前的第二輪LTRO——歐洲版的“QE2”,市場情緒有所改善但依然復雜:一方面這是釋放流動性的利好消息,但另一方面,銀行業高度參與LTRO也提醒人們歐洲銀行業的健康狀況堪憂。
從銀行業轉向實體經濟
周三的第二輪LTRO規模與此前分析師和投資者的預期范圍一致。
不過,流入銀行體系的實際新增流動性卻并沒有那么多。這是因為約有1500億歐元的短期和中期貸款本周即將到期,意味著第二輪LTRO的新增流動性約為3795億歐元。
通過1%的低利率向歐洲銀行業提供3年期的無限量貸款,歐洲央行希望能夠避免銀行業因資金緊張而發生融資危機,同時促進銀行業發放貸款來支持歐洲實體經濟。
歐洲央行去年12月8日宣布推出兩輪3年期的長期再融資操作,分別在去年12月21日以及今年2月29日進行,同時包含一個一年后可以提前還款的選擇權。歐洲央行同時放寬了抵押物標準,意味著LTRO所需抵押物的標準同樣得到放寬。
歐洲央行通過去年12月21日的第一輪3年期LTRO向523家歐元區銀行業注入了4890億歐元的天量資金,希望此舉可以維持經濟中的信貸流通,避免全面信貸緊縮。其中借款規模最高的是意大利銀行,其次是西班牙銀行。
當時的歐洲銀行間市場幾近凍結,金融機構相互不愿借錢,銀行融資出現斷層。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話來說,歐洲央行“已經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信貸危機和融資危機”。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奧地利央行行長諾沃特尼(Ewald Nowotny)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于第一輪LTRO更多解決了銀行業融資危機,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希望本輪LTRO能夠更加有助于實體經濟:“第一輪增加了金融市場的短期流動性,歐洲央行希望第二輪能更好地幫助實體經濟。”
在上周日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期間,德拉吉呼吁銀行把通過LTRO借入低利率資金用于直接放貸,以幫助歐元區經濟恢復增長。
德拉吉稱,銀行把“大量LTRO資金用于回購一季度到期的債券”,“而我們需要的是銀行向實體經濟擴張信貸”。
甜美而危險的歐版QE
歐洲央行的LTRO為歐元區化解債務危機爭取到了時間。但嘗到了甜頭的歐洲銀行業卻在這場完美風暴中逐漸置身于危險之中。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聯席首席執行官格羅斯曾說歐洲央行的LTRO操作就是變相“量化寬松”(QE)。不少歐洲銀行業分析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LTRO實際上已經起到了量化寬松的作用,同時還通過提高銀行利潤為銀行業資本重組提供了便利。
但增持高風險資產會讓銀行系統更加脆弱,從而可能催生一批無法擺脫不良資產又無法為實體經濟提供必要貸款的“僵尸銀行”。
盡管一些銀行會把從歐洲央行獲得的低息貸款用于購買本國主權債務,但多數銀行仍在繼續削減對他國主權資產的風險敞口。一些歐洲銀行家卻表示,他們并沒有將貸款投資于歐元區國債,而是用這些資金來償還到期債務或只是將資金存入其他銀行,或索性存回到歐洲央行。
然而,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稱,盡管LTRO已經成為了歐洲的“強心劑”,防止當地出現信用緊縮,觸發深度衰退。但歐洲央行還需謹慎使用這一歐版“量化寬松”。
惠譽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銀行業務的聯席主管甘迪(Bridget Gandy)認為,對于一些小型銀行來說,依賴歐洲央行貸款“僅僅是在推遲對根本弱點的認識”。
日內瓦國際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查爾斯·維普洛斯(Charles Wyplosz)認為,歐洲央行鼓動商業銀行囤積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這樣的高風險資產,再用這些資產作為得到更多貸款的抵押,這會讓銀行系統更加脆弱:“這是一次大賭博。如果危機的結局皆大歡喜,歐洲央行就創造了奇跡。如果出了差錯,商業銀行的處境就比他們以前糟得多。”
不要指望LTRO 3?
第二輪LTRO會否成為最后一輪?
許多人希望LTRO一直持續下去,但歐洲央行部分成員卻奉勸市場,不要指望第三輪LTRO。歐洲央行擔心銀行對歐洲央行資金過于依賴,減少了對他們相互借貸的激勵。
“雖然第一輪3年期LTRO成功了,但這并不意味著還要一輪LTRO。”諾沃特尼表示,對LTRO“上癮”的銀行已經成為問題,歐洲央行將非常謹慎,并希望看到LTRO的長期效果。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上月早些時候曾警告稱,“太寬松”的流動性撥款會給歐元區銀行制造錯誤的激勵,累積今后的通脹風險。芬蘭央行行長利卡寧(Erkki Liikanen)也擔心流動性規則將導致未來的問題,并稱歐洲央行必須考慮如何解除這些超常規措施。
但德拉吉認為,已經采取措施全面管理流動性操作帶來的風險,6個月以后還會審查這一措施。
?
相關鏈接:
歐洲央行按兵不動 英國再推“量化寬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