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艾滋病病毒的起源和傳播問題仍然有不少爭議,特別是關于艾滋病是如何傳播開來的尚沒有權威性解釋。《華盛頓郵報》資深編輯克雷格·提姆別克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流行病學家丹尼爾·豪普林日前撰書認為,通過最新遺傳學研究發現,西方殖民者是將艾滋病病毒從非洲黑猩猩傳染給全世界人類的罪魁禍首。
新結論基于兩點認識
曾任常駐非洲記者的提姆別克和曾經擔任美國政府全球艾滋病項目顧問的豪普林,基于以下兩點認識得出剛剛發表的研究結論。
其一是美英科學家經過長達7年的共同研究,于2006年發現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非洲的黑猩猩。以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比阿特麗斯·哈恩和英國愛丁堡大學保羅·夏普為首的研究人員,為尋找靈長類動物身上攜帶的與人類艾滋病病毒的相似致死因子,在非洲中部地區設立了10個觀測站,以尋找攜帶那些攜帶病毒的類人猿糞便。其中有兩個觀測站位于喀麥隆東南部的最頂端,正是這兩個觀測站發現了黑猩猩糞便里的樣本,這些樣本攜帶的病毒與造成人類死亡率最高的HIV-1的M組病毒匹配性最大。這個發現發表于2006年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其二是美國科學家在2008年發表于《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成果,即早期發現的艾滋病病毒皆來源于同一個祖先。科學家發現,剛果首都金沙薩一個1959年的血液樣本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因此,在艾滋病于上世紀80年代初得到國際關注之前,應該早已流行于該地區。2008年,亞利桑那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邁克爾·伍羅貝教授又在一個保存于1960年的淋巴結活組織切片中發現了第二例艾滋病病毒,并通過對兩者基因結構進行比對后發現,HIV-1的M組病毒是最早生成的艾滋病病毒,而且它們皆出自同一個祖先,產生的時期約在1884年至1924年之間,最可能是在1908年。
中非最大城市金沙薩最早暴發艾滋病
科學研究發現,許多靈長類動物,如大猩猩和猴子等,可以攜帶類似HIV的病毒而不發病,而HIV-1的M組病毒正是來源于生長于喀麥隆東南部的黑猩猩群。由于當地人有狩獵靈長類動物的習俗,所以艾滋病病毒從黑猩猩身上傳染到人身上有多種途徑,如一個獵人因屠宰和食用染病的黑猩猩時被感染,這很好理解。而提姆別克和豪普林認為,正是由于殖民者的到來,此病毒才從當地土著人那里得以迅速傳播。
由于喀麥隆人口稠密、地勢延綿起伏,并擁有熱鬧的大西洋海港,其南部開發較早,目前居住人口較少,曾經是黑猩猩繁衍的地區。發現攜帶艾滋病病毒樣本的喀麥隆東南部地區是一片面積不大的密林,距此處不遠是一條流向中非的大河,這條名為桑加河的流域覆蓋著沙洲和密林,順著桑加河可以進入剛果河,而剛果河則流向金沙薩,其南部還緊鄰中非高速公路。由此可見,一旦艾滋病從黑猩猩傳給人,首先從這里傳到金沙薩。
目前,科學家已經從世界各地發現許多有關聯的艾滋病病毒,盡管這些病毒的基因結構略有不同,但這些病毒都是從金沙薩傳播出去的,如一路向東流向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一路向南進入贊比亞、博茨瓦納和南非;一路則越過大洋進入海地、美國和歐洲;更多的是仍然呆在家里——剛果盆地。
20世紀初,金沙薩是中非最大的城市,與世界各地的貿易往來非常大。當時的金沙薩實際已經處于艾滋病暴發的前夜。
殖民貿易成為艾滋病病毒擴散之路
現在來看象牙只是精美的藝術品,但在非洲象牙交易的全盛期,它被看作是美麗、全能和可以置換任何產品的商品。用象牙可以做成臺球、珠寶和餐具等。但當成千上萬的大象被屠殺,象牙生意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殖民統治者又用橡膠生意替代象牙貿易的作用,作為殖民地的經濟發動機。19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自行車和汽車的相繼誕生,非洲的橡膠生意又達到了頂峰。
當時,對于歐洲殖民者來說,唯一影響其賺錢的是捕獵大象和種植橡膠需要大量的勞力。他們使用槍炮,強迫當地人為奴,實施奴隸制。同時,還招募大量的工人修路、開船、建港口等,以便將這些商品運送出去。造成許多當地土著居民不得不離鄉背井,走向世界各地。由此,掠奪性的殖民貿易之路隨之成為艾滋病病毒擴散之路。(田學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