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者望眼欲穿。本報實習記者徐曉帆攝
陳光標意氣風發。本報實習記者徐曉帆攝
海口網3月2日消息? 昨天,很多凌晨5點就趕到月壇體育場排隊的市民并沒有如愿拿到陳光標捐出的自行車。這場原本宣稱“沒有捐贈對象,隨到隨拿”的大型倡環保出行捐贈秀突然變成定向捐贈。2000輛自行車獲贈者全部成了拿著“邀請函”的機關工作人員、社工等特定對象,這讓陳光標都沒有料到。
排隊市民撲空
昨天上午8點20分,100多名市民已在月壇體育場內的田徑場北門排起近50米的長隊。田徑場大門緊鎖,多輛嶄新的自行車放在場內。
來自傳媒大學的大一學生小王說,他凌晨5點就趕到排隊,為的就是能領到一輛陳光標捐的自行車。
小王獲知陳光標捐車的消息是在前天下午。當天下午3點39分,央視主持人邱啟明微博發布消息,稱為鼓勵綠色出行,陳光標將在月壇體育場捐贈2000輛自行車,捐贈無特定對象,“隨到隨拿”。
現場排隊市民大多通過這條微博獲知消息。
但希望很快變成失望。將近上午9點,排隊者被體育場工作人員告知:活動并非隨到隨得,而是定向發放,沒有“邀請函”的不能領取自行車。此時現場排隊者保守估計超過300人。
“不是說好的免費發放,隨到隨拿嗎?”大家紛紛質疑。少量排隊者離開,但大多數人仍排隊選擇“再等等看”。
家住三里河的劉先生早上不到8點就趕到了。“說好是隨到隨拿,現在又變成憑券領取,我們普通市民哪里有券?”
特定人員獲利
上午9點半左右,捐贈儀式正式開始,陳光標在田徑場內大秀車技,向媒體記者講述環保理念。
10點多,活動開幕式結束,自行車發放儀式開始。數十人從田徑場南門進場,憑“邀請函”開始排隊領車。
記者詢問發現,部分領車者來自西城區檢察院、西城區公安分局、月壇街道辦事處等政府部門,部分是社工,還有的是月壇體育場工作人員的家屬。
此外,到場的媒體記者每人都領到了一輛。
來自西城公安分局的一名女性領車者稱,她前天下午接到單位通知,讓她拿“邀請函”來此處領車。對于邀請函在單位如何分配,有多少人獲得,大部分受訪者都支支吾吾,語焉不詳。
其間,仍在場外排隊者來到田徑場南門,要求進場領車,但工作人員堅稱沒有邀請函不能進。個別排隊者情緒激動,與工作人員發生言語沖突。
中午12點左右,為避免引發矛盾,警方將場內的媒體記者、受贈代表及部分持券進入場內領車者清出體育場,場外排隊市民也被勸離。此時,現場只有近百輛自行車被受贈者推走,工作人員隨后將沒有贈完的大量自行車挪到了旁邊的月壇體育館內,捐贈活動結束。
一名徘徊在場外的市民稱,自己是環衛工人,前兩天領導通知其所在的清潔隊前來領取自行車,當時隊里選了20多名團員參加活動,她并沒有獲得“邀請函”。
記者發現,不少領車人開車到場,臨走時將自行車放入汽車后備廂中拉走。
團委稱怕出事
隨到隨得為何變成了定向捐贈?陳光標稱,他的初衷是“把2000輛自行車放在廣場上,市民隨到隨拿”,但前天下午,他收到協辦方共青團西城區委通知,對方稱擔心現場發生哄搶,要求由他們負責發放自行車。
“說句心里話,我很希望今天來的人都能拿到自行車,但我心有余力不足。將心比心,你們在這里站了兩個小時,我心里也難過,我也想給你們自行車,但我現在沒有這個權利,連發一條微博的權利都沒有。”陳光標稱,他寫了承諾書,若發表微博引起市民前來哄搶,引發事故,他要承擔相關責任。
陳光標買了自行車和環保袋,共青團西城區委提供了場地。陳光標稱,他與團委溝通不及時,導致部分市民誤解,拿不到自行車的人可領取環保袋。但大部分到場者選擇離開——他們對環保袋沒興趣。
昨天下午4點,仍有許多來自政府部門和民間社團的人陸續來到月壇體育館領車。共青團西城區委現場負責人杜女士稱,他們擔心隨到隨拿引發踩踏事故,就決定采用發邀請函方式邀請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社會團體代表等前來領車。
她說,把自行車轉移到體育館內也是出于安全考慮。
?
相關鏈接:
2012年國考申論熱點分析:陳光標“暴力慈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