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單位內關于車輛尾號限行的提示牌(3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北京市公布房價調控目標后引起輿論廣泛關注(2011年3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兩會中國網事:寫好“限”,讓百姓“甜”別添“嫌”——代表委員評點“限”成為“網絡熱字”背后的民生期待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中國網事”記者秦亞洲、周寧、朱薇、周蕊)樓市限價、房屋限購、尾號限行、購車限量、廣告限播、電影票限折扣……大到汽車房產,小到買票用電,橫貫全年的“有限”努力,讓“限”字足以成為過去一年的代表性“網絡熱字”之一。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不少網民發出了這樣的期待之聲:在2011年不少“限”字在保障民生取得不小成績的基礎上,2012年,“限”字該如何寫得更好,使其能更加符合百姓期待、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符合科學發展?就此,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采訪了參加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
“限”,如何成為百姓的“甜”?
“正在試行或施行的‘限’字”成為廣大網民熱議的焦點,尤以對樓市“限購令”的關注為最。盡管中央多次表態,現有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放松,但是一些城市隱形“微調”、暗中抵消“限購令”效果,以及關于“樓市‘限購’何時取消”的議論從未停止。
縱觀近6年的樓市調控,“限購令”是一劑立竿見影的猛藥,讓房價真正走出了“越調越漲”的怪圈。中國房地產指數研究院調查顯示,一線城市房價出現了兩個“20%現象”:一是萬科、綠地等大型房企部分項目降幅超過20%;二是北京、深圳等熱點城市郊區商品住宅價格降幅超過20%。
有關網站今年的“兩會調查”中,“房價調控”分項針對“您希望限購令繼續實施嗎”的問題,85.5%的投票者選擇了“希望繼續,再讓房價降一降”。
針對國家廣電總局今年1月1起實施的“限廣令”,“話筒傳聲”等網民幽默地說:“廣告里插播電視劇的日子終于壽終正寢了,電視觀眾真得呱唧呱唧,謝謝‘廣告限令’。”
全國人大代表涂建華說,類似樓市“限購令”、電視劇“限廣令”這些百姓拍手稱快、效果明顯的“限令”,在2012年應該堅決不折不扣貫徹執行,不能成為橡皮泥和松緊帶,必須讓這個“限”成為百姓生活的“甜”。
但與“限購令”、“限廣令”相比,“電影票最低七折”的“限折令”雖未正式推出,但已引發網民非議。新華網發展論壇發起的題為“電影票價格不能低于7折合理嗎”的調查顯示,約98.4%的網友選擇了“不合理”項。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張藝謀、張會軍都認為,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電影票價。“不僅不應該限制折扣,相關部門反而應該出臺建議性指導票價和電影票最高限價,同時應在稅收優惠方面多扶持電影產業。”
涂建華說,類似電影票“限折令”這樣的“限令”,不發也罷,發了也是笑話。
“限”,過多過濫亦添“嫌”?
“2011,你被‘限’到了么?”“娟娟-溪流”等新浪網民編輯的“限令手冊”寫道,“商品房‘限購’、開車‘限行’、電視臺‘限廣’、電影票‘限折’、高速路‘限速’、城市規劃‘限高’、公務員‘限酒’、節能降耗‘限電’……”
在這些名目繁多的“限令”中,有的已成為百姓生活的“保護傘”,有的仍處于多方激辯、難分利弊的漩渦之中,還有的早已名存實亡。
不少網民留言稱,“限令”門類越來越多,“限令”名單越來越長,發布的部門越來越多,是否有點兒隨意?“其中一些越俎代庖的‘限令’究竟有多少預期效果?是否違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電影票“限折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多年前國家民航總局出臺的“機票禁折令”和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的“新書禁折令”,這兩項“限令”不僅被網友指責為“越俎代庖”、“懶政亂政”,遭遇猛烈“拍磚”,而且現實中基本變成了一紙空文。
“有些‘限令’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須的,也贏得百姓的廣泛認同和歡迎。”全國政協委員柯錦華說,但從目前來看,“限令”有增多的趨勢和隨意化的傾向,“2012年,我認為‘限令’本身也要限。”
全國人大代表羅中立說,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很多領域的改革和管理仍處于探索階段,缺乏經驗可循,攸關國計民生百姓利益的“限令”,該發還得發。“但是,為部門利益、行業利益或者集團利益而發布的‘限令’,應該禁止發布或立即叫停。”
謹防社會管理“限字依賴癥”
不少網民認為,“限”字是把雙刃劍,一些看似效果不錯的“限”,其負效應也不容忽視。他們以北京汽車尾號“限行”為例,認為單就交通擁堵程度而言,并未因限行而好轉,因為機動車數量的增長一點點吞噬著限行效果。
全國政協委員柯錦華說,不管“限令”效果如何,都屬于解決問題的權宜之計而非治本之策,有可能效果越好的“限令”,越可能使政府職能部門滿足于短期效果,而把根治痼疾的時間一拖再拖。網民反映的北京汽車尾號“限行效果將被抹平”,充分說明了“限令”不應該只追求短期效應,應綜合考慮,著眼長遠,切勿急功近利。
網民“戴律師”說,雖然樓市“限購令”效果明顯,也應防止政府部門形成長期的“限購依賴癥”,從而忽視房地產改革的制度性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說,“限令”應該避免隨意化、行業化和基層化,以免政府職能部門一遇到棘手或者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就用“限令”來應對,這就容易患上“限令依賴癥”。提升社會管理的科學水平需要經驗、智慧和耐心,“限”字背后其實更應該讓各級政府認識到緊迫和壓力。
張兆安說,更應該警惕“限令”在基層的泛濫化和工具化,不能動不動就發布“限令”,不關注“限令”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只是把“限令”作為工作免責的“擋箭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