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應該是最昂貴的消費品,應該是用一生的規劃來解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人,一走出校門就要買自己的房子,這是不現實的。”
“大學生一畢業就想買房,心態不正常,美國也沒有這么高的住房自有率。二三十歲的時候,住著國家提供的房子,有什么不好?”昨日,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鄭功成就今年兩會期間社會關心的社保熱點話題接受了本報專訪。他還表示,國人需有正確的“住房觀”,不能“一步到位”,一開始就想住上自有產權的大房子。
記者:去年投資仍是拉動經濟主力,內需拉動并不明顯,是否跟社保體系不完善,大家不敢花錢有關?
鄭功成:投資拉動往往是惡性的,因為它與消費脫節。比如我們的過剩產能,鋼筋、水泥。為什么消費不旺呢,一方面收入偏低。過去幾年,城鎮居民收入雖有增加,但低于GDP增速,更遠低于稅收增長。這表明我們初次分配的格局還沒有調整到持續增加勞動報酬的階段。居民的后顧之憂依然存在,社會保障制度并未能給人穩定的安全預期。
社保基金入市時機尚不成熟
記者:你曾說過,養老保險轉移并不是治本之計,全國統籌才是根本出路,但為何遲遲難實現?
鄭功成:客觀上這是發展不平衡導致的結果,影響了養老基金全國統籌的推進步伐,主觀上,全國各地還有分歧和疑慮。有人擔心以往的資金結余上繳了,還有人擔心會影響本地區養老金水平,也有人擔心全國統籌后中央的責任無形擴大了。
還有幾個因素,一是技術手段,全國統籌必須有一個全國統一的信息系統,各個省、地方都未建立。二是統籌方案,這個要經過博弈,是中央負全部責任,還是中央與地方分擔責任?分擔責任怎么分?目前還在研究中。
記者:兩會期間大家對社保基金是否應該通過入市保值增值討論比較多,你的觀點呢?
鄭功成:我個人認為,社保基金大規模進入股市是不可行的,因為我國的股市尚未成熟,風險太大。而我國的實體經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公共設施建設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放,而包括老年服務設施、保障性住房等社會保障項目同樣需要大額的投入。因此,我更傾向于將社會保險基金投向實體經濟、公共設施和其他社保項目。
“住房難”涉及觀念問題
記者:現在大家談到的住房難,是不是涉及到一個觀念問題?
鄭功成:住房消費應該用一生的規劃來解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人一走出校門就要買自己的房子,這是不現實的。住房有三重境界:自己住自己的房,商品房;次高境界是自己住別人的房,租房;最低境界是自己住政府的房,即保障房。三重境界要分清,不能一開始就要最高境界,住進自己的房,這是不現實的。
現在大家工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買房,這種心態不正常。解決住房的問題,不可能都是有產權的房,就是在美國,現在有產權房的也只占到60%。觀念轉變很重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