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是人最基本的權利需求,也是公共服務的基本內容,公共服務不能因身份職業的不同而區別對待,它應該全民化、均等化。公務員醫療改革不能只從名義上取消公費醫療,應該從實質上取消其醫療特殊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公平。”
這次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提交了一份有關公務員醫改的提案,呼吁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公職人員的公費醫療,實現全民醫療服務均等化,而且,取消公費醫療后,不應再享有“公務員醫療補貼”。
公共服務也分了“三六九等”
1998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所有用人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全部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此后,我國的醫療制度雖在不斷改革,但不同群體的醫保待遇依然差別甚大。”李立新提供了一份數據——單看報銷比例,公職人員公費醫療在90%以上,職工醫保70%以上,新農合和居民醫保更低,近年為60%左右。
公務員等公職人員,收入穩定,平均工資水平較高,不需為公費醫療繳費,“下有保底、上不封頂”。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職工醫保起付線高,封頂線為年平均工資的6倍,遇到大病,個人負擔不輕,而且需要個人繳費,加上所在單位的繳費,合計比例在10%左右,這些都從職工原本就不高的工資中來。
“同是納稅人、同是勞動者,不繳費的反而得利多,這顯然是非常不公平的。”李立新說,尤其是在醫療資源緊張,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下,公職人員享受公費醫療,這就給公共服務分了“三六九等”,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不滿。
“去公費醫療”并不徹底
2009年,我國出臺新的醫改方案,明確提出將在3年內基本實現醫保全覆蓋,所有現存的公費醫療制度最終將全部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并軌。如今,新醫改方案限定的3年期限將過,內地31個省區市中,卻仍有7個省份及33萬人的中央級公費醫療沒有完全并軌職工醫保。
“在已經實施公費醫療改革的地區,政府決策部門勇于自我揮刀,打破利益堅冰,‘忍痛割愛’的勇氣可嘉,但是,部分地區公務員醫改后,公費報銷幅度仍然很高,個人繳納比例與享受到的報銷待遇差距較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現象仍未徹底解決。”李立新說。
還有不少地方公職人員的醫改方案中,相比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多了一項“公務員醫療補貼”,這項補貼由政府財政支出。這意味著,公務員并入職工醫保后,仍可享受補充醫療保險,保證“待遇不變”。
“這就意味著公職人員醫療領域的‘去公費醫療’并不徹底。”李立新說,這一政策,使得公費醫療改革“換湯不換藥”,表面上是取消了一項不平等,卻又制造了新的不平等。“三六九等”依然存在,公平公正依然遙遠。
封掉“小灶”造福民生
“最近這些年,每到公務員考試、事業編制招考,那可是萬人擠獨木橋呀。”李立新說,很多年輕人都擠破腦袋要進入公職人員行列,未必是因為公務員工資高,也未必都是奔著權去的,而僅僅只是為了那份優厚的醫療、養老福利保障,明顯地優于普通職工。
“公費醫療的資金全部來自于政府財政,個人無須繳納醫保費用,既浪費了大量財政資金,也不利于籌集社會基本醫療保險資金,不利于提高全社會的醫療保障水平。” 除了公平,李立新還有一個考慮——節約公費開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我曾經在一家媒體上看到一篇報道,‘在一個經濟并不發達的省會城市的一個區,其2009年的公費醫療財政支出為5800萬元,2010年為7200萬元,增速超過20%’,讓人驚訝。”李立新說,試想,一個縣市區一年公費醫療財政支出動輒幾千萬,那全國的公費醫療財政支出將是個天文數字。
而在這些驚人數字的背后,是小病大看,動輒住院,甚至出現了“一人生病,全家買藥” “一人公費,全家揩油”等怪現象。
李立新認為,取消公費醫療,好處并不僅僅在于可以節省一大筆政府的財政支出。“政府還可以因此將節省的財政更多地投入到民生福利之中,讓民眾平等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
相關鏈接:
四川宜賓公費送環衛工人出國考察遭質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