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朝鮮外務省副相、六方會談代表團團長李勇浩抵達紐約,參加7日至9日在雪城大學舉行的朝鮮半島事務安全論壇。有報道說,李勇浩訪美期間可能會晤美國和韓國的官員,這些接觸可能導致六方會談的恢復。
此前的2月23日至24日,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金桂冠和美國國務院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格林·戴維斯分別率團在北京舉行高級別會談,就處理長期僵持的兩國關系和朝核問題達成了一些共識。這是自2009年以來朝美之間達成的最重要的協議。
2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公布了這次會談的基本內容:朝美兩方在會談中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雙方再次確認履行“9·19”共同聲明的意志,認為在簽訂和平協定之前,停戰協定是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的基石。雙方同意同時采取一系列改善朝美關系的措施。美國重申不再敵視朝鮮,將本著尊重主權和平等相待的精神改善雙邊關系。美國表示,對朝制裁并不針對民生等民用領域,同意向朝鮮提供24萬噸營養食品,并努力促成提供更多的糧食,六方會談一旦重啟,將優先討論解除對朝制裁和提供輕水反應堆的問題。應美國的要求,朝鮮決定,為維持朝美高級別會談的積極氛圍,在進行有效的會談期間暫停核試驗、遠程導彈試射和寧邊的鈾濃縮活動,并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暫停鈾濃縮活動進行監督。
美國方面在同一時間也對媒體公開了這次會談的結果,美國務院發言人紐蘭介紹的內容與朝方公布的基本吻合。
這次會談之后,美朝之間又出現了一些通過民間途徑進行互動的跡象。
3月6日朝中社報道說,在金日成主席誕辰100周年之際,朝中社和美聯社將在紐約聯合舉辦反映朝鮮政治、經濟和文化面貌的攝影展。3月7日至8日,朝鮮和美國的外交官員又在北京舉行會晤,討論美方向朝方提供糧食援助的細節問題。
對于美朝第三次高級別對話的結果,在朝鮮問題上經常保持一致立場的美韓日三國官方都表示了謹慎的歡迎。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說,“朝鮮暫停核活動是朝著和平道路的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小步”,美國對朝鮮仍有“深切的憂慮”。
韓國政府認為,美朝公布的會談結果反映了韓美通過緊密合作所提出的方案,為今后全面解決朝核問題打下了基礎。
日本外相說,這是朝鮮為解決與朝有關的各種懸案邁出的重要一步。
許多國際媒體對朝美會談的結果也作了及時的報道、分析和評論。它們的觀點大致有如下一些方面:美朝達成協議是美國說服朝鮮放棄核計劃的努力在受阻多年之后出現的第一個進展,也是金正恩當政以來朝鮮在世界舞臺上的第一個重大舉動。人們注意到,這件事的進展速度“快得令人矚目”。
國際媒體在觀察朝美會談時都會有各自的角度與立場,但最應該看到的是美朝兩方都有使對話向前推進的需求。自2009年夏核問題陷入僵局以后,美韓日等國加強了對朝鮮的制裁,但朝鮮并未因此而受到明顯的削弱。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內,美韓日各國內部和它們之間倒是發生了不少事情,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松動了對朝鮮的關系。
美國與朝鮮的這次會談是2011年7月和10月進行的兩次高級別會談的延續,它們為什么要繼續談呢?美國是個超級大國,堅持核不擴散原則在朝野都有共識。奧巴馬執政以來在外交上可謂乏善可陳,近兩年的國內經濟也步履維艱,眼看又面臨競選連任的壓力,若在朝鮮核問題上有所突破,無疑將為他的政績加分。他若能以九牛一毛的代價在朝核問題上取得一些成果,自然是很劃算的。
朝鮮的意圖更清楚。作為一個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小國,如果能夠和平利用核能,于國于民都會大有好處,但如果它的生存受到了威脅,用“核武器”自保就是個不得已的選擇。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朝鮮一直希望與美國實現國家關系正常化,多次把逐步放棄核開發計劃作為改善朝美關系的籌碼。但是,美國受其國際戰略利益和國內政治生態的制約,幾屆政府都未能根本改變敵視朝鮮的立場,致使朝核問題由小到大,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現在,朝鮮的新領導體制正在形成,面對改變經濟困難的任務,需要改善對美關系,以打破外部封鎖,使國家盡快繁榮起來。所以,以靈活的姿態回應美國的要求,是個理智而現實的決定。
現在人們關心的是,朝美關系的緩和勢頭究竟能夠持續多久,朝鮮會不會真正棄核。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復雜:只要美國真正做到了使朝鮮免受敵視并與它友好相處,朝鮮何必要抱著核武器呢?但是,自古以來,哪個國家是只靠別人恩賜能常保平安的?同時,美國能否徹底改變對朝立場,也不是奧巴馬政府能夠拍板定案的。
在當今世界,各國都由復雜的利害關系網連結在了一起,有問題還是要與利害相關的國家坐到一起,通過協商的辦法,共同解決問題為好。
中國支持朝美加強接觸,歡迎朝美改善關系,為維護半島和平穩定作出貢獻,也愿意與有關各方共同努力,繼續推進六方會談進程,為實現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的長治久安發揮建設性作用。(朱克川作者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