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馬林泡牛百葉
?
海口網3月14日消息? 大多餐館的廚房向來被視為“重地”,常人難以一窺真貌。那么,食品加工過程是否規范?餐具廚具清洗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閑人免進”的餐館廚房究竟是啥樣?在“3·15”到來之際推出特別策劃,幾路記者對海口一些餐館的廚房重地進行了明察暗訪,結果發現的問題觸目驚心。
有毒化學藥品福爾馬林浸泡牛百葉、發芽土豆炒土豆絲、市場買回的青椒不洗直接下鍋、火鍋老油回收提煉、洗菜洗碗一個水槽內解決……3月9日至13日,記者在沒有被要求提供健康證、健康狀況等基本信息的情況下,僅憑幾句詢問便成功應聘到海口大英路的四川酒家、海山城火鍋店以及解放西路的尊寶披薩西餐廳當服務員、廚房雜工,這些就是記者“潛伏”進入這些餐館的后廚后發現的問題。
?
暗訪:記者應聘海口大英路四川酒家廚房雜工
觸目驚心:化學藥品福爾馬林浸泡牛百葉
?
廚師勸記者別吃這種牛百葉
3月11日上午,記者一行二人,成功應聘成為海口大英路的四川酒家服務員及廚房打雜。當日上午9時許,該酒店廚師馬某喊來配菜員楊某,讓記者跟著他學,而記者的主要任務就是練習切菜。
除了供灶臺、切菜桌及冷柜等餐具擺放外,10多平米的廚房內,留給廚師、配菜員及打雜的“地盤”少得可憐,且廚房墻壁及抽油煙機外殼上也布滿油漬。而記者工作的地方靠近廚房內的一扇小鐵門,可能是垃圾桶長期放在旁邊的緣故,淡淡的酸臭味讓記者忍不住隱隱作嘔。當日中午11時許,配菜員楊某從切菜的案臺下,拿出一個白色的塑料桶,擰開蓋子后,將桶內一些白色片狀物體倒在地上的一紅色塑料菜筐里。隨后,楊某又拿出一白色小瓶和一貼著深黃色標簽的棕瓶,將兩個瓶子里的顆粒物和液體,分別往白色塑料桶里倒。
記者:(指著從白色塑料桶里倒在紅色塑料菜筐里的白色片狀物體問)這是什么東西啊?
楊某:牛百葉!
記者:牛百葉放在這里(白色塑料桶)腌的嗎?
楊某:這里面(白色塑料桶)放的藥嘛,泡一下,消一下毒!
記者:什么藥啊?
楊某:福爾馬林,這個毒效很深的!
記者:毒效很深,那還能吃嗎?
楊某:能,用開水煮一下,就可以把毒消掉了!
記者:干嘛要把牛百葉放在福爾馬林里泡啊?
楊某:這樣泡一下,放久也不會軟,它(牛百葉)就硬硬的了!
(此時,楊某從白色塑料桶里倒出一只死蟲子)
記者:怎么還有蟲子在里面啊?
楊某:(這是)蟑螂!
?
楊某還拿著貼著深黃色標簽的棕瓶告訴記者,這就是福爾馬林,而記者在黃色標簽上也看到“福爾馬林”四字。稍許,楊某便拿出一些剛買的牛百葉放在砧板上切,并不時地將切好的牛百葉放入已倒入福爾馬林的白色塑料桶里。待將這些切好的牛百葉全部放入白色塑料桶里后,楊某又將放在紅色塑料菜筐里的牛百葉再次倒回白色塑料桶內。
福爾馬林作為化工原料,在食品加工中嚴禁使用,簡單的用開水消下毒就可以食用了嗎?帶著心中的疑惑,記者隨即與廚師馬某搭訕。
“這里放的福爾馬林是干嘛的啊?”記者向馬某“請教”。馬某一邊告訴記者,“福爾馬林啊,是用來搞牛百葉的,可防腐和防臭,但只能放一點點”,一邊還指著福爾馬林瓶子外的標示說,它還可以用于當作種苗、木材處理劑等。
馬某還跟記者說,用福爾馬林浸泡過的牛百葉,要用熱水洗幾下,就會稍微好一點。“但一般不要吃福爾馬林浸泡過的牛百葉!”
?
食品藥監部門:明令禁止在食物中添加福爾馬林
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福爾馬林屬于非食用物質,而且是有毒害的危險化學物品,不僅被明令禁止添加在食物中,甚至被嚴禁出現在后廚當中。“人食用了添加福爾馬林的食物會損害人的肝細胞,目前,福爾馬林主要被銷售牛百葉的無良商販用來浸泡牛百葉,像四川酒家這種福爾馬林出現在廚房中的情況極為少見。”該負責人說。
倘若有商家在加工食品過程中,使用福爾馬林等命令禁止的化學物品,又該如何處理?該負責人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或者在生產經營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發芽的土豆
?
發芽土豆炒土豆絲
11日上午,記者進入四川酒家應征服務員,對方只是問了“能吃苦嗎?”“哪里人?”等基本信息后便讓記者先試工。記者跟隨服務員來到廚房,一名阿姨正在摘芹菜,幾個籮筐盛滿青菜放在洗菜池里準備清洗。
中午時分,該店陸續迎來顧客,記者留意到,原來洗菜的3個池子已經堆滿盤子、碗筷。一段高峰客流過去后,洗碗阿姨又轉換身份成洗菜阿姨,在還充滿油漬的水池里開始洗菜,為下一輪高峰客流準備食材。
剛進入廚房時,廚房員工楊某安排記者切蔥。記者剛切了幾刀,一只黑色的小蟲子在裝蔥的筐子周邊跑來跑去。“有蟲怎么辦啊?”“沒事。”得到楊某如此答復,記者只好繼續切蔥。豈料記者手中的一把蔥還沒切完,一只小蟲竟然跑到砧板上。“你看小蟲在砧板上跑,怎么辦啊?”面對記者驚訝的表情,楊某拋出的解決措施是“用刀把它拍死!”
準備食材時,楊某拿出一筐土豆讓記者削皮。但記者發現,土豆大多都已發芽。“這土豆發芽了,還可以吃嗎?”“可以,這個主要是缺水分導致的!”楊某拿起土豆給記者示范如何削皮。待記者將七八個土豆削完皮后,楊某便將土豆全部切成絲。“這些主要是用來炒土豆絲!”
楊某將一個掛在墻上的木制鑿子拿到切菜的案臺上,將已經剝好的蒜頭倒在里面,讓記者把蒜頭剁碎。幾個蒜末濺到地上,“沒事,揀起來就可以”,楊某說。記者問是否要用水洗一洗,楊某稱,“不用洗,洗了就沒蒜味了!”
隨后,楊某又讓記者把剛從市場買回來的青椒切了。記者注意到,楊某拿過來的青椒都是裝在塑料袋里的,壓根就沒有洗過。“這青椒不要洗嗎?”面對記者的再三追問,楊某稱,“不用,這個青椒我們都不吃的!”
火鍋店回收提煉過的老油
暗訪:大英路火鍋店
火鍋老油回收提煉后再給客人吃
3月10日下午3點多,記者進入海山城火鍋店廚房做雜工。4點,火鍋店部分員工開始吃飯,準備迎接一個繁忙的周末。飯后,老板娘領著記者到廚房幫忙。走進低矮的地下室,一股熱氣襲來,廚房的地上有水,黑色塑料袋到處都是。有的員工已開始洗菜,地下室的燈光有些暗。空心菜、生菜、小白菜都是往大盆里一放,洗后放入菜籃子。昏暗的燈光下,這些菜能洗干凈嗎?員工說,“沒事的,這些菜都挺干凈的,有時不洗都可以。”
蔬菜洗完后,師傅拿出案板直接放在臟亂的地上切肉。夜色降臨,吃火鍋的顧客越來越多,配菜、上菜忙個不停。一般要在火鍋忙完后,準備燒烤時,才有時間清理廚房衛生。除了菜臺下的大桶裝了餐廚垃圾外,記者又清掃出兩竹筐垃圾。
有4只貓在廚房和倉庫來回穿梭,可老鼠還是肆無忌憚地四處亂竄尋找食物。掃地時記者不經意間用掃帚按住老鼠,老板娘說,“老鼠不用怕,這里天天都會有。”
陰雨天氣,吃火鍋的人比較多。晚上6點到11點,是忙著打理火鍋的時候。紅湯鍋底20元,鴛鴦鍋底15元,相比一次性鍋底,可謂價格低廉,但這樣的火鍋老油要回收。
廚房的菜臺上,放著提煉后的老油,下面的油有些黑。在給客人上鍋底之前,都會把老油進行加熱,然后再加配料。當顧客吃完后,服務員就將火鍋里的食物打撈出來,再將火鍋老油倒入廚房大桶。“這桶油還要嗎?”當記者詢問時,一位師傅表示:“要,還可以用的,火鍋嘛都這樣,煉一下后就裝起來。”師傅又用手指了指旁邊鍋里已經提煉好的老油說,“提煉后就是這種油。”
3月11日,吃火鍋的顧客不是很多,但是回收老油的桶還是裝了大半桶。同時,記者也發現,師傅還將部分炒菜用的剩油倒入回收桶中。
回收吃剩的花生米
?
剩花生米收回再利用
清理餐桌時,餐館一位阿婆不時穿梭的身影引起記者注意。記者留意到,當顧客離開后,她便搶先上前將餐桌上有紅辣椒的餐盤端進廚房。為了弄清回收剩菜的去向和用途,當她再次端著一盤顧客吃剩的花生米進入廚房時,記者尾隨其后,看到她把回收的花生餐盤和紅辣椒餐盤都放在了食材桌上,接著打開一個盛花生的小塑料桶,把吃剩的花生米全部倒進去了。記者問她“回收這些干什么”,這位阿婆謹慎地看了看記者,稱“回收用”。
記者在盛飯環節引起老板娘的不滿。“讓她打松點。”當記者接過顧客用過的飯碗打飯時,聽到老板娘用四川方言提醒正在監督記者干活的主管。
“要這樣打飯”,說話的瞬間,主管已經奪走記者手中已盛滿飯的飯碗,順勢將沾滿顧客碗中油漬和食物殘渣的米飯重新倒回飯鍋中,并拿起飯勺將飯鍋中的米飯全部重新翻攪打松,之后才打了一碗松散的飯端到客人手中。
中午2點左右,兩名服務員開始擺放餐具。服務員小麗(化名)抱著一捧還滴著水珠的筷子走進該店唯一的一間包廂,“啪”地一聲將筷子扔在旋轉餐桌的中間玻璃上,然后拿出一條毛巾鋪到筷子上,熟練地揉搓起來,揉了幾下后,將包裝紙拿出來,將筷子套進里面。
記者注意到,這些包裝紙有些很舊,明顯是用過后又回收的,有些已經破損。記者假裝無知地拿起筷子往破損的包裝紙里放時,被小麗攔住:“這些已經用了很多次,壞了,我剛剛特意挑出來的。”
與此同時,另一名服務員亞楠(化名)端著盛著茶杯、湯勺和煙灰缸混放的盆子走進包廂,把茶杯、湯勺扣在濕漉漉的底盤里,再扣上一個個小碗,隨后直接讓記者一個個端到餐桌上。“這不是要消毒嗎?”聽到記者問,這兩名服務員露出嘲笑稱“不用了,直接拿到餐桌上擺好就行”。
記者發現,廚房顯眼位置擺放著一個一人高的消毒柜,沒有接通電源,但里面的碗卻十分干爽。記者假裝去按消毒柜的按鈕,老板娘忍不住解釋稱“沒插電,上午消毒完了我們就拔掉電源”。事實真的如此嗎?隨即記者再次進入包廂看到,服務員小南(化名)正拿著剛剛小麗擦拭筷子的手巾認真地擦著一疊碗,擦完后徑直將碗放進了消毒柜里。直到記者離開,也沒看到消毒柜接通電源進行消毒。
記者在尊寶披薩西餐廳當學徒時看到:
面團掉地上撿起繼續用
3月10日下午,在幾個小時的熟悉之后,正在清理油菜頭的記者被尊寶披薩西餐廳廚房主廚安排到專職崗位,由多位師傅隨時指點學習制作披薩。“你就拿著模具放在面餅上往里放材料就行。”說著,洪師傅便拿出一個面餅并放上了模具,讓記者按照前面的餐號單來做韓國烤肉披薩,并教記者認識各種材料。
當記者將手伸進材料池里拿青辣椒時,發現幾片已經變暗綠色、癱軟的青辣椒。“這辣椒是不是壞了?”面對記者的疑問,洪師傅并沒有理會,而接下來的三位師傅也對此持同樣的態度。
隨后,當一輪餐號單上的披薩被做完后,記者見到洪師傅隨手抓過一塊油膩的抹布便開始擦制作臺,然后順手拿起沾滿披薩醬等殘渣的7、10、12寸模具開始擦拭,眼見原本透明的模具被他擦得越來越模糊不干凈。“不忙的時候就拿這塊抹布擦擦臺子,垃圾直接掃地上就行”。記者準備拿起烤爐上的另一塊干爽的抹布沖擦時,被洪師傅制止。
隨后,記者又被兩位師傅教導學習制作面團,眼見一位師傅拿著的兩個面團壓餅時掉在地上。“沒事。”說完,這位師傅便撿起面團放入碾壓機中,將面團壓成的餅扔在面板上,記者拿起來看到,上面的灰塵清晰可見,轉眼被另一人扯圓了就扔進烤盤進行發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