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3月16日電? 他們是一種神秘的力量,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各個角落,尋找著細微而重要的證據。
他們不同于工商、質監、公安等大大小小的政府打假維權部門,他們游走在灰色地帶,幫助企業維權、協助強力部門打假。
他們有著許多不同的名字:如打假公司,偵探公司,商務信息咨詢公司等,而真正在工商部門注冊的企業性質只能是“商務信息咨詢公司”。
他們自謂21世紀的福爾摩斯。
在網絡上,隨意打出“打假公司”、“偵探公司”、“調查公司”幾個字,便可以找出隱藏在這個城市中的大大小小的打假公司的名字。
但他們的廬山真面目卻不易見。
“我們不方面接受采訪”、“我們處在灰色地帶,不好宣傳”、“我們不能答應,這對我們不利”……
3月15日,保護消費者權益日當天,記者撥打了數十個電話,被拒絕了數十次。
陳俊(化名)是杭州一家商務信息咨詢公司老板,在記者再三溝通之下同意聊聊。
他的公司在杭州上城區某住宅小區內,也沒有公司招牌。
“我們這行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所以特別要小心。”他說道,在這個行業,一般公司幾年就會改一個名字,辦公室也會不定期搬家。
陳俊是一名退役軍人,這位偵察兵2001年退役,2005年開了這家打假公司。
他說當時和他同一批退役的戰友多數干起了這行,以前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這幾個城市,后來發展到全國各地。
“很多大公司都有我的戰友”,陳俊告訴記者,他現在手下有20多個調查員,大多是退伍偵察兵,一則思想可靠,二則吃苦耐勞,三則有一定法律知識,同時軍人出身的軍事素質偵察能力也是重要因素,調查員每月收入3000元底薪另加提成。
“也沒有什么高科技的破案儀器,一般都是靠人力和分析來調查。”陳俊告訴記者,與政府的打假有所不同,打假公司與客戶之間是一紙合同的關系。
“他們一般要求不但要找到售假窩點,還要找到制假窩點。”陳俊說,打假公司一般依靠客戶提供的線索,一步步抽絲剝繭,找到造假的證據,然后轉交公安工商等部門,一舉端掉造假的窩點,維護企業個人的合法權益。
客戶往往會先支付一部分前期費用,一般是幾千元。待調查到一定程度后與客戶溝通,若繼續追查,則提供費用,直至找出造假的窩點,然后通知公安部門一舉端掉窩點,這樣案子才算結束。
調查的費用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支付,收費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結案后由警方開證明,寫明是由打假公司調查的結果幫助破案的,客戶才會支付最后費用。
“很多時候案子查的不是那么順利,我們都是自己貼錢。”陳俊說。
一次陳俊受杭州一家知名礦泉水企業委托,千辛萬苦順藤摸瓜摸到了一家制假窩點。那是在浙江偏遠鄉下一間破廠房,他們發現工人就拿著自來水往礦泉水桶里灌裝,貼上假冒標簽就成了娃哈哈、農夫山泉,一桶礦泉水市場價15元,而自來水一噸2元,攤到每桶2分都不到,暴利可想而知。
最后取證后該窩點被警方一舉端掉,在現場查獲了2萬多個桶裝水瓶蓋。
而在陳俊記憶里,一次東北行動讓他差點被人“做了”。
那一次他受浙江一家保健品企業委托赴東北打假,遼寧某地一村莊有一大型制假工廠,全套機器設備一應俱全生產VC膠囊,白天休息晚上開工,全村人都在那里上班,規模達到集裝箱運貨地步,而且這家制假工廠極具反偵察能力,外圍都有退伍軍人組成的保鏢開車巡邏,手里都有刀具。
“如果被他們發現,今天就沒有我們談話了”,陳俊說當時他開車就跑,回來后及時報案,最后浙江遼寧兩省警方合作一舉端掉這個窩點。
在這個窩點,陳俊發現他們在VC膠囊中灌裝的是植物油。
陳俊后來知道,這個窩點是被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工人舉報,這個工人此后蹊蹺遭遇車禍受傷。
“如果有人身危險,我們的原則是寧可放棄”, 陳俊看著記者說。
陳俊覺得現在打假除了危險,制假團伙的“與時俱進”也讓他難度大增。
“以前他們很傻,原料、生產、倉庫、銷售都在一起,現在也學乖了”,陳俊說現在一鍋端很難了,造假已經成為一個完善的產業鏈。一個城市生產產品,一個城市生產包裝,再存放在第三個城市。想要找到造假的源頭,難度大了很多。
而且現在網購也讓打假難度增加。
在記者采訪時候,陳俊剛剛接了一筆業務, 一種日本進口的保健品,杭州市場上還沒有正品銷售,假貨卻通過網購開始占領市場。
這種保健品700多元一盒,假貨500多元一盒。包裝完全一樣,只是出廠密碼、防偽標識不同。
而網上的“李鬼”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而且通過快遞讓第三方發貨,所以即使抓住“李鬼”也很難查到窩點。“有時候我們也假扮買家,但他們很小心,絕對不見面。”
但即使在網上也會有蛛絲馬跡,陳俊自信這個案子一周可以搞定。
陳俊有時候也覺得從業那么多年,假貨咋越打越多了,他覺得一方面是打擊力度還是不夠,制假現在都是家族式,就是那自來水假冒礦泉水案,他后來聽說案犯的姐妹接著干,但至今沒事;同時他覺得一些大企業對于假貨也有一定程度的縱容,一位大企業打假辦工作人員就對他說,假貨有點可以帶動市場,真的假的一起給人感覺這個產品很旺。
而且陳俊發現,大多數制假案都有內鬼。那個假水案就是這家知名礦泉水企業一個中層干部,利用自己手里掌握的正規銷售渠道內外勾結,把假貨當做真貨賣。
陳俊告訴記者,現在制假越來越猖狂,而政府強力部門人手有限,打假公司的存在也是市場需要。
據了解,在中國小商品城浙江義烏,從2010年底開始,以打擊侵犯知識產權、打擊制造偽劣產品為目的的“亮劍行動”席卷當地,義烏市公安局偵破的30多起案件中,70%緣于“打假公司”向警方提供的線索。
但說到目前打假行業的現狀,陳俊用了這樣一個“亂”字。
據陳俊了解,目前杭州正規的打假公司有幾十個,沒有注冊的就數不清了。
“以前這個行業屬于高端行業,面對的都是有錢的企業或者有錢人,收費高,也有一定的行業準則。”
陳俊說,以前調查一個案子若需要支付2萬元費用,現在一些小公司就會出價2000元,擾亂了整個行業的規矩。但實際上,他們收了錢,并不好好辦事。
由于競爭激烈,不少公司也幫顧客做婚姻調查或討債。
“這些業務很容易觸及法律邊緣,有時候犯了法也不自知。”陳俊說很多打假公司游走在灰色地帶,把握住法律尺度,則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打假維權,若超過了尺度,則是社會上另外一種亂像。
?
相關鏈接:
海口:315農資打假下鄉 助力農民保障生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