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人數增至兩人,參與搶救的醫務人員也出現中毒癥狀
是什么樣的污水池,如此要命?
相關部門昨已提取樣品,是哪種氰化物導致中毒還有待檢測
3月14日晚上6點多,金東區傅村鎮祝家村一家電鍍廠發生工人中毒事故。5名工人在給污水處理池清淤時,不慎氰化物中毒。至昨天凌晨,事故已造成2名工人死亡,3名工人情況較為危急(詳見昨日《浙中城事》頭版報道)。
這家工廠全稱為“鳳起金屬表面處理有限公司”,當地人俗稱“國合電鍍廠”。
記者了解到,除了參與救援的警務人員,多名參與搶救的醫務人員也相繼出現中毒癥狀,不過情況不算嚴重。
>>事件回放
一名工人不慎掉入水池
其他工友去救,相繼中毒
事故發生在3月14日晚上6點左右,因為當天天氣較好,于是工廠打算對久未清理的廢水處理池進行清淤,遂發生中毒事件。
昨天凌晨,一名中毒工人的妻子對記者說,事發時,一名工人不慎掉進了廢水池,其他幾名工人前去施救,結果先后中毒。她的丈夫是去救人的時候中毒的,當時盡管穿著高高的雨靴,戴著厚長的手套,但還是未能“幸免”。
隨后,5名工人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其中一人在送醫途中死亡。
3名中毒癥狀較重的工人被送往人民醫院,其中一人情況危急,心跳一度停止;癥狀較輕的一名工人被送往金華市中心醫院。不幸的是,那名情況最嚴重的工人沒能逃出死神的魔掌,于昨天凌晨搶救無效死亡。據了解,這名死者30歲上下,外地人,家屬正在趕來金華的路上。
昨天凌晨2點多,6名參與救援的傅村派出所警務人員也出現較輕的氰化物中毒癥狀,在中心醫院接受治療。
>>最新進展
另外3名中毒工人情況有所好轉
昨天上午10點多,在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兩名中毒工人已從ICU重癥室轉入搶救室病房。記者在病房外看到,他們已經醒了,安靜地躺在病床上,一旁的醫生一邊檢查一邊問:“你住哪,是哪里人?”
其中一名工人手上掛著點滴,他似乎動了動嘴巴,很吃力。醫生問了很多遍,都沒聽不清楚工人的回答,只能放棄詢問。另一名工人還很年輕,他的臉色蒼白,鼻孔內插著氧氣管。看到有人從病房前走過,他痛苦地眨了眨眼,別過頭去。
大概是怕兩人受到打擾,護士很快拉起了病床邊的簾子。
被送到中心醫院搶救的工人叫朱水良。昨天下午2點多,在醫院二樓的重癥監護室里,10幾個人把他的病床圍得水泄不通,他們都是朱水良的親戚和朋友。病房內的病歷卡上,醫生的診斷是“氰化物中毒”。
朱水良今年46歲,雖然是中毒癥狀最輕的,但他的整張臉都是鐵青的,看起來中毒也不輕。
一位前來探望的女性家屬說,與前一天晚上相比,朱水良的情況已有所好轉。對于事發時的情況,家屬們不愿多說。
“他剛醒過來,還不能說話,就別去打擾他了。”那位女家屬對記者說。
多名醫務人員也出現中毒癥狀
昨天下午3點,記者再次來到市人民醫院,在上午的搶救室病房里沒有找到那2名中毒工人。有醫生說,他們倆已經轉到了普通病房,也有醫生說轉回了ICU病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記者,他們的病情應該是有所好轉了。至于具體情況如何,院方相關負責人稱不能對外公布。
記者隨后聯系了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負責人,也得到了差不多的回答。他表示,對于此事,院方已經下了通知,不接受任何采訪。
另外,記者了解到,由于連夜搶救中毒病人,市人民醫院的5位醫務人員也出現了頭暈、胸悶、嘔吐等癥狀。在搶救過程中,他們可能也沾上了有毒的泥漿。
在電鍍廠內一間廢棄的廠房內,隨處可見這種裝著“硫氰酸鉀”的瓶子
??? >>事發現場
因環保問題,廢水池已閑置
昨天凌晨2點,我們從醫院出來后,第一時間趕到了事發現場。
雨很大,四周黑燈瞎火。相關部門已拉起了警戒線,嚴禁人員出入。那是一座紅磚砌成的廠房,在廠房西面的空地上,就是那個出事的污水處理池,上面搭了一座鋼棚。
昨天上午9點多,我們再次來到這家電鍍廠。附近居民說,這個廠區部分已經廢棄不用了。
知情人透露,廠家為建那個廢水池投入了約500萬元,后來因環保不過關,電鍍廠停產,那個水池也廢棄不用,而新的廠址還在建。至于為什么要進行清理,因沒找到老板,記者無法得知詳情。
廠區內還有一家五金配件注塑廠,工廠員工對發生的事諱莫如深,只是不住地搖頭說:“我們不知道。”
清淤時沒有采取必要安全措施
從事發到昨天下午,事發現場一直有很多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維持秩序,幾乎沒有人愿意接受采訪。
記者聽到兩名工作人員的對話,大致內容是:
當時,有三名在池子里的工人中毒了。一名姓王的工人下去救人,一名姓朱的工人在池邊拉。那名姓王的工人大概知道挺危險,用毛巾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地才去救人。哪知道,只是在臉上粘到一點池中的泥漿,也中了毒。
“那幾個工人都是老員工了,之前在東陽的電鍍廠做過,按理說,(廢水池這么危險)他們應該都懂的。”一位姓陳的工作人員說,“我當時還問過一個比較清醒的中毒工人,他說這些他都知道,還說‘這和開車一樣,新手會謹慎一點,老手容易出事情’。”
安監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家企業在清理廢水池時是違規的,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廢棄廠房內,隨處可見有毒化學品
部分廢棄廠房不在警戒線內,記者在里面發現,這里“扔”了不少化學藥品。其中一個房間,地上隨意扔著幾十個500克裝“硫氰酸鉀”的空塑料罐,部分內還有藥物殘留。
標簽上說,這是一種危化品,受高熱會分解,釋放出有毒的氰化物和硫化物煙霧。“硫氰酸鉀”在工業上多用于制冷劑和調配電鍍液,易溶于水。
記者拍照時,衣服不小心碰到了地面,一名工作人員趕緊過來提醒:“當心點,你的鞋子、衣服上都沾上了,趕快回去換掉,再洗個澡。”
究竟是何種氰化物,還有待檢測
昨天上午,安監、環保等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員多次去到廢水池邊進行檢測工作。
記者采訪時,一名姓王的化學工程師在工作時不小心在皮鞋和褲腿上沾了一點池中的淤泥,正想找水清洗。他告訴記者,只要淤泥不沾到皮膚上,衣物上的,清洗干凈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記者問,那個污水池露天敞開著的,會不會釋放毒氣?那位化學工程師說,一般不會,毒物比較重,一般都沉淀下去了。
我們遠遠地看到,工作人員在取樣檢測時,先是把一根透明的塑料管放入污水處理池內,再連上氣體檢測儀測試空氣中是否含有毒氣。隨后,他們將一只塑料桶放入池中,取上來一些泥漿作為樣品,帶回實驗室檢測。
>>專家解讀
氰化物為什么如此“要命”
氰化物有劇毒,分很多種,常見的有氰化氫、氰化鈉、氰化鉀、氰化鈣及溴化氰等。
“1克氰化鈉就能毒死20個成年人,所以國家對氰化物的管控是非常嚴格的。”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電鍍專家詹益騰說,氰化鉀、氰化鈉等氰化物,在電鍍液中主要充當絡合劑,其功能是軟化水質、防止沉淀物、消除設備結垢,因此電鍍廠排放的污水中或多或少會殘留一些氰化物。
劇毒或高毒類氰化物可被人體皮膚、眼睛或胃腸道迅速吸收。一些廣泛使用氰化物的行業,如電鍍、油漆、染料、橡膠等的從業人員,接觸的機率較大。
浙江師范大學生命與化學學院老師肖孝輝舉例說,氰化物與酸性物質接觸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氫氰酸的氣體,這種氣體被人體吸入后,很容易造成死亡,“由于不清楚這家電鍍廠的工人當時是如何操作的,我無法確定他們的中毒原因。”(記者馮怡 周勤 侯明明 本報特約記者 龔望平/文 記者 陶玉其/攝)
?
相關鏈接:
《老城污水廠選址引質疑》續:環評評審會不歡而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