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里,擁有豐富石油的東部地區一直扮演著利比亞“經濟奶牛”的角色,而政治上始終被地處西部的首都的黎波里掌控。如今,曾經的政治強人卡扎菲倒臺后,東部的地區意識、部族意識抬頭,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利比亞陷入分裂的危險
卡扎菲之后的利比亞,因為東部地區的“自治”問題,再次變得不穩定起來。
3月6日,約3000名昔蘭尼加盆地地區(東部)的部族、軍事代表和政治領導人參加了在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舉行的“昔蘭尼加人民大會”,宣布“自治”。根據計劃,此次“自治”的昔蘭尼加地區范圍包括從利比亞中部往東至埃及邊境,南部至利比亞與乍得和蘇丹交界處,班加西、貝達、圖卜魯克等城市均在這一地區。
與會者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稱,東部地區已成立了一個負責自治事務的行政理事會,領導班子也已確立。聲明同時呼吁“聯邦制政體”,認為“只有聯邦制才是昔蘭尼加地區的唯一選擇”。政治家、自治政府領導人祖貝爾·塞努西在會上承諾,將捍衛昔蘭尼加地區的權利。
3月7日,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正式發表聲明表示否決這一自治決議。9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和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都爆發大規模游行,抗議利比亞東部的昔蘭尼加地區宣布自治的消息。當天,班加西兩處地點突然發生不明大火,有目擊者看到有人“縱火”。
事實上,利比亞東部地區的領導人想要自治,甚至獨立,有著很深遠的歷史和政治淵源。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里,擁有豐富石油的東部地區一直扮演著利比亞“經濟奶牛”的角色,而政治上始終被地處西部的首都的黎波里掌控。如今,曾經的政治強人卡扎菲倒臺后,利比亞開始陷入分裂,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地區意識、部族意識抬頭。
不少人的部族意識高于國家意識
利比亞東西部之間的恩怨情仇說來話長。
1951年,在利比亞伊德里斯王國成立之前,這一國度只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是由利比亞的黎波里塔尼亞(西部)、昔蘭尼加(東部)和費贊(南部)3個地區構成的一片將近18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散布著不同人種、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大大小小兩千多個部族。部族長老們決定著所有的政治法律和家庭事務,這些部族大部分以游牧為生,生產力低下,民眾教育水平普遍不高,頭腦中的國家意識十分淡漠。
在近代歷史上,讓這些部族真正團結在一起的,是二戰中反抗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和壓迫的自發性的民族解放斗爭。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制聯合王國,伊德里斯一世成為國王,上述東西南地區擁有自治權。從那時算起,“主權”、“國家”、“法治”這些基本的現代政治概念影響利比亞民眾也不過半個多世紀而已。
1969年9月,以卡扎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在執政的40多年中,對于部族勢力,卡扎菲采用了恩威并施的手段,對南部地區效忠的幾個部族用高官厚祿加以籠絡,對于其他不太聽話的大部族則采取壓制態度,刻意淡化部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影響。
在卡扎菲數十年封閉、高壓的統治下,利比亞作為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真可謂“先天發育不良,后天營養不足”,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具有國家的形態,但實質不過是一個以卡扎菲為首的大部族聯盟。
筆者在利比亞采訪時發現,雖然利比亞作為國家已經存在了60多年,西方文化近些年來對利比亞的影響也很大,但很多中老年人依然愿意用自己來自某個部族或者某個城市來“定義”自己,而不是國家。
而除了少數海歸人士之外,大部分利比亞年輕人甚至連英語都不會說,很多人高中畢業后也不會使用電腦,在他們心中,“民主法治”這些觀念基本是不存在的。雖然他們有一腔熱血投身“變革”,但是在打破舊秩序之后如何建立新國家卻茫然無知,他們雖然口口聲聲喊著“自由”,但最后又不得不回到部族政治的老路上來。
長期“重西抑東”產生對立情緒
利比亞600萬人口中三分之二都居住在沿地中海的2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和周邊地區。這種獨特的地理條件導致利比亞就如一個以幾個大城市為中心的大居民聚居區。此次舉行“自治大會”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和首都的黎波里都是居住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而展開利比亞的地圖不難發現,雖然這個國家面積廣大,但是大部分都是沙漠和不毛之地,生活所需嚴重依賴進口。
位于利比亞東部的昔蘭尼加地區,西起利比亞海濱小鎮蘇爾特,東至利比亞與埃及邊境,是利比亞石油富產區——全國70%的油田和煉油廠都在東部地區。由于經濟地位特殊,該地區歷史上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長期以來,石油業發達的東部地區并未因此獲利,當地民眾生活更是十分艱苦。
在班加西采訪期間,筆者發現這個城市破爛不堪,到處污水橫流,缺乏基本的市政設施,一些老城區里甚至沒有柏油路面,城市建設水平明顯不及首都的黎波里,甚至不及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在班加西有一個條件較好的大醫院,但當地人說,這所醫院整整蓋了30年。
據班加西加尤尼斯大學的研究員烏薩瑪·阿爾桂力介紹,原先在東部的幾個城市都曾有興建高科技工業園的計劃,但是最后都被此前的中央政府叫停。中央政府這種重西抑東的做法,無形中加大了東西部之間的對立情緒。
卡扎菲靠兵變起家的地點就在班加西,雖然他上臺之后在的黎波里執政,但害怕鞭長莫及,尾大不掉,擔心東部富裕起來之后有人效仿他“陳橋兵變”的做法,因此卡扎菲對東部的部族嚴加控制,這也讓讓東部民眾對的黎波里政權心生不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