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裹挾的茅臺
一方面是市場上供不應求,一方面是社會上備受爭議。似乎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像產自貴州腹地的茅臺這樣受到關注。
僅僅因為它是“國酒”嗎?
“‘三公消費’禁止喝茅臺?那么我請問你,‘三公消費’應該喝什么酒?”全國兩會期間,茅臺高管劉自力對記者的咄咄追問令人意外,卻也展露了茅臺自我的焦慮。
國酒茅臺為何如此焦慮?這讓本報記者決定遠赴茅臺鎮尋找答案。
這個以茅臺而聞名的深山小鎮處處都嵌滿了“國酒”的烙印。從仁懷出發到茅臺鎮,窗外的標語告訴你,已經離開“國酒之都”進入“國酒之心”;署名茅臺鎮政府的條幅,則感謝“國酒員工”支持當地建設;更不必說茅臺集團廠區了,招牌、標語、石刻、雕塑,無不言必稱“國酒”。
就像無法復制的茅臺鎮的空氣、水源、氣候、生物構成了茅臺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醬香一樣,“國酒”二字同樣蘊藏著茅臺與中國革命、與新中國政治不可磨滅的歷史神話。
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容易被羨慕、嫉妒、恨。尤其是當它時常被人與“三公消費”相聯系,茅臺,也就成為公眾討伐“三公消費”的出氣筒。
而茅臺高管劉自力的連聲追問,與其說是委屈不如說是焦慮。畢竟,從價格的連番上漲,到總經理喬洪的東窗事發;從“政府特供”,到申報世界奢侈品名錄;從政協委員的提案,到社會的群情義憤,自業績開始連番上漲的2006年以來,茅臺遭遇的非議出奇地密集。
同時,今年1月,貴州省提出了組建“大茅臺集團”、實現“千億茅臺”的目標,要求茅臺在“十二五”計劃末期銷售額達到500億元,“十三五”計劃末期收入達到1000億元。目前,整個茅臺集團的年銷售額只有200多億元,與地方政府的預期相距甚遠。
既要完成地方政府的規劃目標,又要消除公眾對茅臺“類計劃經濟”生產營銷模式的嘈雜非議,隨便換另外一家國有企業,可能都會跟茅臺一樣備感焦灼。正如一位白酒專家所言,“茅臺所遇到的問題跟其他國有企業一樣,雖有特殊性,但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大茅臺”構想目標直指趕超近鄰五糧液,這也被認為是茅臺邁向創建千億集團目標的第一步,然而,談何容易!茅臺集團去年提出在全國開設百家直營店,以期平抑市場終端價格、打擊假酒泛濫。一年過去,規劃仍舊更多停留在紙面上。茅臺集團宣傳部長葉遠鳴說,今年計劃落實30家,但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目前尚未落實一家。
集團高層多出自一線酒師的組成結構決定了茅臺現代化管理程度相對薄弱。這樣一個必須恪守特殊的釀造工藝的老派特大型工業企業,既要實現地方政府擬定的規劃目標,又要避免因漲價而喪失既有市場份額,求變之旅前路漫漫。
恰逢茅臺建廠60周年,行走在茅臺集團,不時就會看見紅色的慶祝條幅。60年來,茅臺就像一個青年,縱然有著鮮明的個性和四溢的才華,但依然被各種利益和力量裹挾著前行。
撫今追昔,國酒茅臺,甘苦自知。
?
相關鏈接:
茅臺稱流通中的商務慶典酒、軍區專供酒系假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