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下降、貿易逆差加劇、新增貸款走低……2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相繼出臺,帶來理財市場新變化。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各大銀行時發現,去年紅極一時的短期理財產品已有所降溫,半年期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正受到更多客戶青睞,同時,貨幣基金、黃金掛鉤類理財產品也呈現熱銷行情。
記者在走訪各家銀行時發現,越來越多的顧客前來咨詢長期理財產品。在工商銀行順義支行中山街分理處記者看到,有不少客戶都是來咨詢半年至一年期理財產品的。李女士去年以來就一直購買期限在三個月內的保本型短期理財產品,但現在她決定配置一款半年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4%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投資短期產品不劃算了,將來收益可能還會降,不如買一款半年的。”李女士說。
工商銀行順義支行中山街分理處理財師王慧告訴記者,在降準、降息預期下,還是投資長期理財產品劃算,“如果未來降準或降息,理財產品收益也會跟著降低,還不如買長期的,可以鎖定收益。”
盡管中長期理財產品新發行量占比有所提升,但在市場上依舊“供不應求”。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還是1至3個月期的短期理財產品居多,期限半年以上的理財產品供應量很少。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銀行普遍存在理財產品短期化傾向,但一個成熟的理財市場里,長、短期理財產品應該都比較豐富。在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從事理財產品設計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出于成本和風險控制等諸多因素,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在力推1至3個月期產品,甚至將長期產品拆成短期來賣。
記者采訪中,工行廣安門支行理財師陳艷艷建議,在中、長期理財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考慮購買貨幣基金,“投資貨幣基金允許隨時贖回,流動性好,而且按月分紅,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都有5%,比短期理財產品還高。”
此外,記者發現,隨著近期金價震蕩加劇,市場上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發行量也較去年同期劇增。普益財富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月28日,銀行共發行黃金類理財產品15款,而去年同期僅為2款;就全年而言,2011年黃金類理財產品一共才29款。照此計算,今年前兩個月發行的數量就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
中國銀行北京宣武門支行理財師韓芳建議,投資者應該采取分散投資的策略,將一部分資金購買短期理財產品,而不急于動用的資金則可以用來購買期限較長的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國債或保險。短期理財產品在收益日前后都會有幾天“閑置期”,攤薄了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如果不能立刻投資下一個理財產品,“閑置期”還會更長,導致收益率被拉得更低。
?
相關鏈接:
購理財產品被誤 存款變保單“理財”反賠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