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曼谷一家“藍旗”店,營業(yè)員正在售賣各式海鮮。 記者 韓碩攝
泰國政府近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藍旗”計劃,為普通老百姓提供低價食品和交通等,并拓寬低價消費品的銷售范圍,幫助更多低收入群體度過生計危機。泰國商業(yè)部表示,將在現有的3500家“藍旗”店基礎上再增設8000家,使每個社區(qū)都有一個“藍旗”商店或攤位。
曼谷市區(qū)碧武里路7街并不寬敞的巷子里,布滿各式餐館。一家快餐店里顧客絡繹不絕,這里主營傳統泰餐:豬腳飯、炸魚段、炒青菜等,種類繁多,葷素均有。店主本佳告訴記者,一菜一飯需20—25泰銖(1泰銖約合0.2元人民幣),兩道菜再加5銖,只需25—30泰銖便可吃飽。本佳指著店門口懸掛的一個淺藍色牌子說,“我們就是Thong Fah”。Thong Fah在泰語里意為“藍旗”,即泰國政府推出的“藍旗”計劃,本佳的小店為顧客提供“藍旗餐”。
餐館顧客鮑頌對記者說:“‘藍旗’在泰國百姓心中就是物美價廉的代名詞。在這兒可以吃到同等品質甚至更美味的泰餐,但比其他餐館更便宜。”
“藍旗”計劃是泰國政府最早于1995年推出的旨在應對物價上漲、惠及低收入群體的民生項目。泰國商務部在一些社區(qū)超市、餐館推廣“藍旗”計劃,為顧客提供價格相對便宜的日用商品或食物,幫助收入不高的老百姓降低生活成本。
本佳告訴記者,“藍旗”并不是招攬顧客的噱頭,“我們的價格便宜,顧客自然會經常光顧”。政府去年在考察了餐館的大體情況后希望她加入“藍旗”計劃,考慮到自己店附近有很多學生和經濟能力并不樂觀的鄰居,本佳決定試一試。
今年以來,泰國豬肉、調料和食品價格漲幅均超過10%,通貨膨脹嚴重影響民眾生活。泰國總理英拉表示,去年的洪水是導致目前泰國消費類商品價格偏高的主要因素,“洪災使許多工廠停產,配送中心無法向市場投放商品,市場需求高于供應水平,導致消費品價格上漲”。泰國經濟學家認為,國際油價上漲也是重要原因。油價每上漲10%,消費指數就會上漲0.3%—0.4%。
一些受訪的“藍旗”店主希望政府能考慮他們的運營成本,給予一定優(yōu)惠,從而確保其收益和利潤。本佳對記者說:“‘藍旗餐’并不賺錢,利潤非常低,所以在售賣‘藍旗餐’的同時,我們也提供額外點餐服務,這樣才能保證餐館的利潤。”
此外,為照顧低收入階層,泰國政府之前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如曼谷一些線路的非空調公交車可免費乘坐,每個月用電不超過90千瓦時的家庭免收電費,以及公民免費急診就醫(yī)等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低收入民眾的生活壓力,受到歡迎。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質疑的聲音。以免費用電為例,泰國《世界日報》報道稱,泰國去年有700萬戶家庭月用電量低于90千瓦時,政府全年需補貼150億泰銖。有經濟學家擔憂,政府穩(wěn)定價格的政策和補貼制度違反了市場價格結構,或給經濟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顧客龐彭對記者表示,泰國政府在緩解通貨膨脹、幫助低收入階層、促進經濟發(fā)展等方面仍需采取更多長期和積極的計劃,更多著眼于增加就業(yè)機會等措施。(駐泰國記者韓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