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新一輪的調整,從3月20日起,中國成品油價格全面進入“8元時代”,比美國還高。中國油價近年的不斷攀高是否像NBA球員林書豪一樣進入了一個“油瘋狂”的時代?為什么國外有些國家的汽油比我們還貴,而有的又比水還便宜呢?讓我們看看其中不同陣營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國家的汽油價格情況。
北歐等西方國家為代表的“10元時代”
挪威、荷蘭、丹麥、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油價大概都在13、14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是“10元時代”國家的主要代表。雖然東非厄立特里亞的油價已接近17元,但這個面積只有12.4萬平方公里,80%的人口從事農牧業的國家,石油儼然已成為一種奢侈品,因此應另當別論。
拋開國際原油價格、國際需求、生產及運輸成本不講,每個國家的汽油價格與該國對汽油征收的稅費或補貼有很大的關系。西方油價高的國家大都征收了高額的燃油附加稅。挪威就是一個很典型而有趣的例子。
挪威面積只有38.5萬平方公里,2010年的人口為492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1.2萬挪威克朗(約56萬元人民幣),是擁有現代化工業的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挪近海石油工業興起,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挪現為西歐最大產油國,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國。
按理說,這種富得“流油”的國家,汽油價格不該如此“昂貴”。其中很直接的原因是,政府對汽油征收了每升4.62挪威克朗(約5元人民幣)的道路使用費,和0.88克朗(約0.96元人民幣)的二氧化碳排放費。歐洲國家對汽油一貫很僵硬地堅持征收高額的稅費,其中包括出于環保、鼓勵民眾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原因。
從另外一個方面看,根據聯合國2004年的一份報告,挪威人均收入高達3.66萬美元,排名世界第二。挪威物價總體相對較高,譬如說2012年1月份麥當勞出售的巨無霸漢堡價格為41挪威克朗(約44元),另外,挪威平時零售的蘋果一斤大概是14元,1.5升礦泉水大約21元。根據世界銀行2010年的數據,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約為4260美元。當挪威人拿著將近你十倍的工資,享用著免費的教育和醫療時,面對5元左右的汽油差價,中國人很難理直氣壯地對挪威人說:“你的油比我的貴!”
委內瑞拉等國為代表的“毛時代”
相反的,有些國家的汽油真的是比水還便宜,委內瑞拉每升汽油是0.05美元(約人民幣3毛),沙特是0.13美元(約人民幣8毛),利比亞0.14美元(約人民幣9毛),土庫曼斯坦0.19美元(約人民幣1.2元),還有一些中東產油國的汽油也非常便宜。這些國家代表了國際汽油市場的另外一個極端——“毛時代”國家,該陣營里委內瑞拉算是典型中的典型。
一般而言,要以“毛”的價格在國內銷售汽油,除了油特別多,政府還必須愿意以低廉的價格把汽油賣給國民。比如說前面提到的挪威,雖然是世界五大石油出口國,但政府還對汽油征重稅,消費者就無法直接享受到產油大國的好處。
據石油輸出國組織統計,截至2010年,委內瑞拉石油(含重油)探明儲量為246.17億噸(2965億桶),居世界第一位,它的日出口量是33.14萬噸(232萬桶)。委內瑞拉絕對不會擔心國內原油供應問題,主要是考慮到國民收入較低。因此,為了彌補這一點,減少市民的不滿,他們就人為地降低燃油價格,對汽油實行巨額補貼。委內瑞拉議會2008年9月4日批準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對委內瑞拉整體汽油分銷業務進行了調整,去掉了中間商的角色,加大了政府的控制權。
為減少政府負擔,委內瑞拉政府于1989年前曾計劃提高汽油銷售價格,但遭到民眾抗議反對引發暴動,并造成數百人死亡,最后只能取消這個想法。目前,委總統查韋斯又面臨總統大選,他知道提高油價在政治上而言,太冒險了。分析人士指出,至少未來幾年,委內瑞拉人還是很有可能以低于瓶裝水的價格買到汽油。
世界最大石油消耗國美國的低油價
中國油價每次上漲,總有很多人拿美國油價進行比較。那么為什么這個消耗世界四分之一石油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汽油價格比我們發展中國家的汽油價格還要便宜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的陳艷在《中美汽油零售價格差異的經濟學分析》一文中做出了以下的解釋。
首先,中美汽油市場不同。美國從洛克菲勒建立起第一家石油公司開始,已經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本土公司與外資公司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而我國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3巨頭壟斷中國石油市場95%的份額。民營及外資很難進入市場競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外資企業獲得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權,意味著在中國市場賣油,這些企業只能到中國幾大石油巨頭那批發成品油,難以發揮國際石油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油氣資源優勢。
其次是價格形成機制,美國汽油價格完成由市場供需決定,不受市場管制,相比之下,我國汽油價格受到政府一定的控制。而且,中國成品油的加工及運輸銷售成本均高于美國。美國零售運輸成本一般占零售價格的12%左右,而我國一般會占到20%左右。
另據2006年的資料顯示,中石油用了美孚公司4.36倍的人力和31%的資產,卻只制造了美孚公司13.6%的利潤。也就是說,中國的高油價,并未換來應有的高利潤,只能說明中國石油企業內部生產環節和管理機制存在問題。
陳艷指出,中國汽油零售價格如要與國際接軌,就必須允許汽油市場完全市場化,鼓勵民資、外資進入。但在老牌國際石油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前,中國石油企業必須改善管理體制、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煉油和加工過程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蔡東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