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28日消息(記者 史瑞麗) 長期以來,受制于海南方言與普通話差距較大等方面的影響,富有海南語言特色有影響力的優秀文學作品少之又少,缺乏經典作家和經典作品,海南也曾一度被稱為“文化沙漠”。
中央電視臺2套正在熱播的紀錄片《望海南》提到,海南不同于北方,不同于南方,這里是南方之南,這里獨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不同的文化特色。
孔見說,海南是從漢代納入中國的版圖,從伏波將軍進了海南以后,海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海南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兩千多年,比歐洲的很多國家,包括比日本都要悠久得多。海南還有很多文化的元素匯聚在此,中華民族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交集形成的語言,這里都有文化的流脈。一地方的文化是不是成熟,就看這個地方有沒有產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孔見說,儒家文化在海南有代表性的人物丘浚,大家知道他寫的《五指山》詩,丘浚主要的著作是《大學衍義補》,他的成就還包括貨幣的研究,特別是對紙幣的探討。
關于“文化沙漠”這一說法,孔見認為,海南建省以來,有很多外來人來到海南,到一個新的地方,對這個地方的文化不了解,其中有的人不了解就認為沒有文化。經過這20多年來,相信在這個地方待下來的人都不會說這樣的話。
孔見認為,海南是一個比較早開放的地方,吸收了很多南洋文化的元素,包括海南民居建筑、城市風貌、語言乃至人的行為方式都有南洋人的語言元素。整個海南的文化品格里面,不具有排他性,到這里的人都可以交朋友,進行合作。這是一個多元的地方,可以吸收多種成分的有機營養,這樣對海南的發展比較有利。他把海南人的性格歸結是“大海的性格”,非常包容。“所以誰說海南沒有文化他就是沒有文化。”孔見強調說。
從古代先民的遷徙和官宦的流放,到近代持續一個世紀的踏海下南洋;從數百黃埔將官的出生入死,到瓊崖縱隊孤軍奮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堅韌不拔,再到建省辦特區二十年的跌宕起伏、風起云涌,都演繹了很多蕩氣回腸、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海南呼喚以本島社會生活和人文歷史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以及以此為藍本制作的電視劇,來展示海南人的精神風貌,建構和宣傳海南的人文形象。
此次舉辦的海南奧林匹克花園長篇小說大獎賽顯然“點燃”了許多文化人的創作熱情,大獎賽三年收獲長篇小說300多部。孔見說,“這遠遠超過海南有史以來創作的長篇小說的總和”。大賽開展三年來,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得到廣大作家的熱烈響應,許多具有海南生活經驗的作家,包括現在已經返回或前往內地工作的作家紛紛執筆投入創作,不少作者兩度、甚至三度提交了自己的作品。
賽事有力地推動了海南文學事業的發展。第一年度就有67部作品參賽,第二年度有81部作品參賽,第三年度的參賽作品增至141部,參賽作品總量接近三百部。可以說,賽事最大的貢獻是收獲了一大批關于海南的長篇小說,激發了作家的熱情,讓海南形成了一個本土題材長篇小說創作的高潮。
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松林說,本次大賽產生了一批以海南生活為題材的長篇作品,展示了海南人的風采,加大了全國讀者對這片神奇土地的關注度,起到了宣傳海南人文形象的作用,有力推動了海南文學事業的發展繁榮,為豐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文化內涵作出了積極貢獻。
?
?
相關鏈接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