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定存雙倍利率當場支付。”近日,上海徐女士家的報箱里經常會出現一些印著“貼息存款”的傳單,介紹一種可跑贏通脹的儲蓄存款。記者日前對這種收益率明顯高于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存款方式進行了調查。
????存款金額越高 貼息率越高
????在如今通脹水平依然較高的情況下“銀行定存雙倍利率當場支付”之類的廣告詞很誘人。
????傳單上,這種被稱為“貼息存款”的“新產品”對于不同金額、不同期限銀行定期存款的補貼方式非常詳細:一般對于100萬元以上金額而言,一年定期存款貼息4.2%,加上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一年期定存利率3.5%,這樣“貼息存款”的一年期固定收益就可以達到7 .7%;半年貼息存款貼息約為2.1%,加上半年期定存利率1.65%,半年期固定收益可達3.75%,年化收益約為7.5%。
????“不同銀行每天的貼息率都不一樣,要提前咨詢。”記者根據傳單上的聯絡方式致電相關業務員進行咨詢,一位自稱陳先生的業務員告訴記者,“目前30萬元起存的一年期貼息率最高的是3.8%,加上定存利率3.5%,可達到7.3%。存款金額越高,貼息率越高。”據了解,一般超過4%的貼息率的存款金額要超過100萬元。
????記者同時咨詢多位業務員后發現,長三角個別地區的貼息存款更為靈活,門檻更低,相對而言貼息率也較低。“大部分小型商業銀行都可以10萬元起存,最高貼息率達到2.8%,但這些銀行都是小型商業銀行。”一位從事這項業務的汪先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正是由于存在銀行且當日可獲得貼息,不同于民間資本、典當、高利貸等機構存在違約風險,所以該業務非常火爆。一般需要提前2-3天進行預約。
????企業才是買單人 銀行僅提供平臺
????利用貼息吸引存款并不罕見,銀行在月末、季度末也會出于監管指標的需求而高價“買錢”,但對于平日的貼息存款,究竟誰在補貼這部分利息呢?通過調研“貼息存款”鏈條后記者發現,最終的資金需求者即企業才是真正的貼息人。
????記者調查發現,有貼息存款額度的以中小型商業銀行為主。中介機構介紹,大銀行也做這項業務,但由于需求資金量大,門檻要上億元,因此都向企業籌集資金。而小銀行放貸的企業需要資金一般僅為幾千萬元,因為門檻較低而比較適合個人存款。
????作為中介機構的資金“掮客”往往由與銀行關系不錯的證券、投資、擔保公司中的部分人員組成。有的甚至發展下線,擴展資金來源范圍。據介紹,這些掮客除了網絡外,一般利用傳單的方式進行宣傳,近期甚至還有進入超市攬客的現象。
????根據這些中介業務員介紹的流程,儲戶只要把資金存入指定的銀行,在存單復印件上寫一張承諾書,承諾一定時期不支取、質押、掛失,或者直接開立一張凍結期為一年的存款證明交給中介,中介就當場把貼息支付給儲戶。
????可以看出,在整個業務流程中,儲戶的對手方都是銀行,也就是在銀行進行的是正常的存款業務。
????“其實這么大一筆貼息是由企業買單而非銀行,銀行只是提供了一個平臺,本身并不做這項業務,否則就是違規,銀行仍然只賺取存貸款利差。”中介人呂經理透露“如此一來,對企業而言,貸款的資金成本提高但易于融資,而對儲戶而言,存款資金仍然進入銀行,不用擔心資金的安全問題。”
????根據呂經理介紹,按照100萬元以上貼息約4%計算,企業的貸款資金成本相當于在原有基礎上多加了4個百分點,融資成本約10%,相當于基準利率上浮60%。
????但事實上,除了給資金提供者直接的貼息之外,整個環節還需給中介、銀行等支付費用,企業的融資成本其實遠不止10%。
????灰色融資方式將迫使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
????貼息存款這類處于灰色地帶的融資方式,隨著社會需求的與日俱增也越來越光明正大,其超越理財產品收益率,安全保本的特性,吸引著百姓的注意。
????不過,和以往銀行季末、年末高息攬存的情況不同,貼息存款并不僅僅只是用于解決銀行考核時點的燃眉之急,利益驅動已成為推動這類業務發展的主要誘因。
????比較兩者不同:季末高息攬存是由于存貸比等銀行業監管指標壓迫,銀行自己會支付一定的成本用于解決自身的指標壓力,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被動適應;而“貼息存款”卻是一種主動而為,銀行也從中賺取一部分利潤。
????專家指出,有需求就有市場,銀行資金緊缺,利息固定無疑是催生資金掮客的最主要原因。掮客泛濫,某種程度上是利率市場化滯后的必然結果,這也將迫使我國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
?
相關鏈接:
人民日報:獲政府貼息 海南屯昌農民貸款不再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