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31日消息??主題為“變革世界中的亞洲:邁向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將于4月1日至3日召開。本次年會是在全球經濟復蘇步履維艱、歐美債務危機陰霾不散、國際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舉行,將有逾2000位亞洲和世界各地的政府領導人、企業領袖、知名專家與學者、國際與非政府組織代表及記者出席,盛況空前,為世界矚目。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于2001年,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的地區性國際組織。以平等、互惠、合作、共贏為宗旨,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目的是為亞洲各國提供共商發展大計的場所,推動亞洲各國同其他國家的相互了解和合作。2002年起,論壇定期在海南博鰲舉行年會,迄今已舉行10次,就亞洲經濟合作、綠色復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先后有60余位外國領導人出席了論壇成立大會和歷屆年會。論壇自成立以來,越來越受各方關注和重視,不僅是因為組織者的成功策劃和打造,更重要的是順應了時代潮流,反映了當今世界變化的基本趨勢。
世界經濟重心從西方轉向東方
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促使世界經濟版圖的大調整,確立鞏固了亞洲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的地位。根據IMF的研究,在這次危機中,亞洲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要大于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其他地區,這在此前歷次經濟危機中是見不到的。2009年亞洲GDP總和達14.5萬億美元,與歐盟和北美“三足鼎立”,分別占世界GDP的25.0%、28.4%和24.6%。GDP規模的擴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強了亞洲自主消費的能力,提升了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世界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的趨勢日趨明顯。
當前全球經濟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西方經濟有再度探底的風險,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困難重重。在此形勢下,論壇年會設定三條主線,就探究世界經濟不確定性根源、變革與轉型、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尋求重振信心、重啟增長、推進可持續發展。從議題設定,既可看出亞洲對世界的擔當,也反映了世界對亞洲的期待。
亞洲經濟盡管仍面臨對外依賴度高的問題和風險,但相信經過調整能夠經受住可能出現的考驗。亞行預測,亞洲經濟在2012年的增速將低于2011的7.5%,但有望維持7.2%,從而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世界目光越來越轉向亞洲
隨著亞洲整體崛起及國際地位上升,美歐等區域外國家無不競相調整其對外政策,將重心移向亞洲。美國著力加大對亞洲的戰略投入。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提出歐盟應當“向東看”,加強與亞洲國家的合作,促進經貿關系深入發展。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去年在香港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英國將因應世界經濟和政治重心東移而調整自己的外交政策,要與亞洲新興經濟體建立更為緊密的關系。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種調整:“英國經濟的‘指南針’應該堅定地指向東方。”其他地區新興國家,如俄羅斯、巴西、南非,也注目亞洲,通過金磚國家等機制加強與亞洲的合作。
博鰲亞洲論壇的影響不斷擴大,已遠超出亞洲。無論是成員,或是議題乃至活動舉辦地點,都不局限于亞洲。除年會外,論壇還在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舉辦一系列專題會議,涉及經濟、金融、能源、物流、文化、醫藥、教育等多個領域。理事會作為會員大會的最高執行機構,其成員有來自美歐等地的知名人士。與會人員更是來自世界各地及國際組織。事實表明,經過10多年的發展,博鰲亞洲論壇已發展成為一個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論壇。
中國致力于亞洲及世界發展與合作
中國與外部世界日益密不可分。中國發展是亞洲崛起的一部分,同時也為亞洲及世界發展帶來巨大機遇。200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從1978年的2.3%增至19.2%,躍居世界第一。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引擎”。英國渣打集團主席莊貝思認為,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經歷工業革命以來的第三個超級發展周期,全球金融和經濟重心東移趨勢明顯。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將在未來10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焦點。可以預見,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以及結構和發展方式轉變,中國對亞洲及世界經濟的“引擎”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亞洲合作。作為東道國,中國重視與各方配合,為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和成長,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提供了必要的物力、財力、人才支持以及便利和待遇。中國國家主要領導人先后出席年會。中國愿同有關各方一道,使論壇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的共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魯世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