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天(3月31日)晚上開始,一條日本或發生9級地震的消息被國內網絡瘋狂轉發,消息稱日本南海地震或引發海嘯,將波及中國江浙沿海地區,并直接襲擊上海等大都市。
????昨天,記者從浙江省地震局獲得權威消息:這種可能性很小。
????9級地震僅是模擬實驗預測,影響江浙更是誤傳
????網上稱,據日本新聞網3月31日報道,日本內閣府的地震專家委員會3月31日舉行會議,并發出預測報告稱,以日本西(大阪、神戶)近海為中心,將會發生9級“大地震”,地震發生的話,海嘯最大高度將會達到34米,將淹沒10層高樓。而且海嘯將會波及中國江浙沿海地區,并直接襲擊上海。
????昨天,記者聯系上了浙江省地震局相關專家,對方表示,經過核實,日本確實召開了相關會議,并發布了相關消息,但日方并沒有提及對中國的影響。“據我們所知,微博上關于海嘯將波及中國江浙沿海地區的內容并沒有出現在日本的內閣會議上。”地震局專家還解釋說,日本地震專家只是通過電腦模擬了日本南海如果發生強烈地震后,會對日本本土造成的影響。至于地震會引發高度達34米的海嘯,也只是日本專家通過電腦在極端環境下模擬出來的情況,而現實中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小。
????就算日本南海真發生9級地震,海嘯波到浙江影響也很小了
????前天晚上,浙江省地震局就已經發現傳言,并開始調查。“我們對網絡信息有一套檢測設備,因此第一時間就看到了這條微博,并且組織一批專家調來日本最新的地理數據資料進行評估,得出的結論是,網上所說的34米海嘯波及中國江南沿海地區的可能性很小。”
????隨后,浙江省地震局在其官方網站浙江省地震信息網上做出了書面回應,文中稱“專家認為日本南海即使發生9級地震,給江浙沿海產生破壞性影響的可能性不大。”
????得出這個結果的理由是什么?
????昨天下午,記者就此采訪了浙江省地震局,專家認為至少有兩個理由:
????首先,特殊的地理位置,即使日本發生強大地震,所產生的海嘯在傳播到中國前就已經大量衰減。
????“有兩個因素會對海嘯傳播產生影響,海水深度,海水越深,海嘯速度越快,海水越淺,對海嘯的阻力越大,海嘯能量衰減越快,而中日間東海的海水平均深度只有300至400米,較淺的東海會對日本傳來的海嘯產生削弱的作用。同時,由于浙江海域和外海有寬廣的大陸架,并且有一些群島構成島鏈,它們就像一個個屏障保護了浙江,海嘯的能量過來以后,能絕大部分被消解。”浙江省地震局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鐘羽云說。
????同時,專家還認為,“中國大陸架的地理構造特點能夠有效抵消來自外海的海嘯能量,即使真的發生模擬中的南海大地震,其引發的海嘯絕大多數能量在到達中國沿海地區前已經被消耗完,真正對江浙一帶造成的危害其實不大。”
????其次,歷次發生的地震已經證明,日本地震對中國的影響有限。“1946年日本南海道大地震以及去年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嘯,傳到江浙沿海后,浪高均不超過50厘米。”
????識別地震謠言其實蠻簡單,地震預報由政府統一發布
????地震謠言,有一些共同點。
????浙江省地震局的專家介紹了近期地震謠言的特點:一是把時間、地點、震級說得特別“準”,精確到某時某分,某街某區,而震級又說得特別高,動不動就是8級。“這些一聽就是謠言,因為按照現今的地震預報水平,還沒有誰能這樣精確地預報地震。”二是往往帶有迷信、偽科學或離奇色彩。三是打著國內外“某某預報專家”的旗號,或假借國外某報紙、某電視臺已經做了報道等等。
????“識別地震謠傳并不難。”省地震局專家特別提醒: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相信權威。按照有關規定,地震預報只能由人民政府發布,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發布。(錢江晚報記者李陽陽 通訊員 周豐)
????延伸閱讀——
????日本內閣府地震研討會是怎么回事
????日本內閣府的地震專家研討會3月31日公布了日本南海海溝發生最大級別地震時的海嘯預測高度。預測說,如果發生里氏9級地震,某些地區遇到的海嘯高度最高可達34.4米。
????日本南海海溝從靜岡縣駿河灣延伸到四國、九州近海。根據2003年的該地區地震海嘯預測,沒有海嘯高度達到20米以上的地區。此次預測規模之所以變大,是吸收了超乎預想的日本大地震的教訓。專家們設想了最大級別的地震和海嘯。地震規模由上次預測時的8.7級上調到與日本大地震相同的9級。
????預測說,海嘯在位于靜岡縣御前崎市的中部電力公司濱岡核電站附近最高將達到21米。該公司正在建設高度為18米的防波堤,但是根據此次的推測結果,海嘯將越過防波堤。預計強烈的地震晃動將持續3分鐘左右,有的地區兩三分鐘后海嘯就將到達。
?
相關鏈接:
預測顯示日本南部海溝若發生9級地震海嘯將襲6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