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南京夫子廟首次舉行春季祭孔大典。清明前夕,人們通過向至圣先師敬獻花籃、恭讀祭文、誦讀論語,表達對先圣、先賢、先祖美德的追思之情。中新社發文寶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海口網4月4日消息?? 民俗專家蕭放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清明節的祭祀,除了紀念家族先人之外,還應該有先賢和先烈,“我們可以利用清明節與祖先對話”。對于新近被關注的“代理掃墓”等現象,他直言“滑稽可笑”。
4月4日是清明節,祭奠先人的傳統節日。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民俗學與社會發展所教授蕭放從祭祀文化的角度,對當下清明節的種種現象作出了解讀。
民俗專家:祭祀是與先人對話 “代理掃墓”滑稽可笑
今年的清明節前夕,“代理掃墓”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商家們穿梭于各個陵園,明碼標價按服務收費。有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簡直無法理解”,“這些花錢雇人去掃墓的人屬于忘祖”。
蕭放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這是新出現的現象,還不清楚是不是炒作。
他認為,如果真的代理祭掃,那肯定是負面的、需要批評的、滑稽可笑的。但如果確實是因為回不了家,請人修理墳墓,也無可厚非。
歷來的清明祭掃,國人有燒紙錢的習慣,還有燒各種電器等生活用品的。今年則出現了“燒紙糊iphone”的新現象。
蕭放認為,祭祀時燒東西,是人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無所謂迷信。“燒紙糊iphone”行為的出現,說明民俗的形式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當然,類似“燒二奶”等,自然屬于不正當的。
燒紙這種習俗,近年來一般被視為不太文明的祭掃方式。對此,蕭放認為,也不能說過去傳下來的祭掃習慣就是不文明的。具體到燒紙來說,可能放在一個池子之類的里面燒,就不會有火災等問題。
在他看來,過去和現代一些祭掃習俗的變化,只是方式上的改變,不適宜用“文明與否”去衡量。
蕭放表示,中華文化的傳統與祭祀有很大關系。 祭祀,表達的是對歷史和先人的尊敬,“我們可以利用清明節與祖先對話”。
而且,清明的祭祀,不能狹隘理解只是祭祀家族的祖先,還應該有先賢、先烈等。從這3個方面來講,祭祀對于社會文化傳承,有著很大的意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