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節,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遇難同胞親屬、社會各界代表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的哭墻(遇難者名單墻)前,祭奠憑吊1937年被侵華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中新社發泱波 攝??
中新社南京4月4日電 (申冉)又是一年清明節,85歲的老人梅壽蘭像往年一樣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在這場浩劫中失去生命的親人們獻上一束鮮花,寄托老人心中的一片哀思。
“祖父、叔叔、哥哥……我又來看你們了。”老人的眼淚早已哭干,幾聲悲痛難抑的呼喚讓在場的人們再次感受到75年前的這場戰爭給受傷害者帶來的無盡傷害,以及對戰爭始作俑者無聲的譴責。
清明節的紀念館內,前來悼念逝者的人群熙熙攘攘。因病早已無法行走的梅壽蘭在家人陪伴下坐著輪椅,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在紀念館內被稱為“哭墻”的“遇難同胞名單墻”前,她久久摩挲著一個個刻在墻上的親人的名字。75年前的那場噩夢,使一夜之間,當時年僅9歲的梅壽蘭失去了十個親人,“當時婆婆帶著我逃離了村子。我的大哥卻和叔叔們一起被日本人抓去做勞力。”誰也不知道,這一別讓梅壽蘭和最親的哥哥從此天人永別,“當時他14歲,就和大人們一起被日軍殺害了……”梅壽蘭向自己6歲的重孫女再次說起這段讓人傷痛但必須記住的歷史。
“我們都是這場屠殺的見證人,為什么日本名古屋市長還能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面對一張張悲哀的面孔和一聲聲質問,前來紀念館祭掃遇難者的日本銘心會南京訪華團團長松岡環,緊緊握住在場幸存者及其家屬的手表示歉意和慰問。
當天特意帶著三位在南京大學留學的日本青年前來祭掃的松岡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這樣一個日子來到這里,心情分外沉重,每年我都來這里兩次,讓自己和身邊認識的日本人更多地認識到這段歷史的存在和其意義。”
“我們的小學和中學都沒有學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我是直到高中才在書本上簡略地了解。”33歲的日本青年吉實貴史和他的兩位同學一起,當天第一次直面這段戰爭的真實和殘酷,一邊看著紀念館中的歷史照片,一邊聽松岡環的介紹,“第一次來南京,必須承認,真的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心里感到特別難受。”
春天的艷陽之下,“哭墻”上的每一個名字都向前來祭掃的人們默默呼喚著:“不忘歷史,永記和平”。
?
相關新聞:
南京大屠殺魚雷營叢葬地詳細范圍終獲定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